渠帥張饒朗聲回答。然后,他細細解釋,對百姓的想法摸得很透。
“青州的黔首信我太平道,一是我等布施符水,救治疫病。二是在我等的團結下,抗稅自保!我等太平道人,帶著他們抗稅容易,要帶著他們冒死起事,眼下的形勢卻還沒到…”
“今年二月的大疫,青州確實也出了,死了很多人。可后面夏天,冀州、兗州、豫州都出現的旱災,青州卻幾乎沒有,南邊的徐州也沒有。青徐兩州靠著海,隔著泰山,降水一向是足夠的。這兩州不大怕旱災,最怕的是江、河泛濫的洪災!”
“降水充足,只要沒發洪水,種地就有收成。哪怕降水少些,種不了麥子,也可以種粟米。青徐黔首百姓們,還沒到活不下去的絕路,就沒法把他們盡數召集起來,舉起起事的大旗來!”
“而百姓們發動不起來,僅僅讓少數骨干起兵,恐怕會很容易,被官府輕易鎮壓!得看明后兩年的情形,會不會有什么變化。當然,賢師吩咐的,向泰山郡的萊蕪地區傳道,肯定是沒有問題的。另外,平原郡挨著冀州,是唯一發生旱災的青州郡國,或許能起兵響應!…”
聽了這一番青州渠帥的解釋,張承負蹙起眉頭,沉吟不語。
太平道的傳道宗旨是“勸善濟民”,帶著百姓求活路。眼下青州百姓還能活的下去,就不能強逼著百姓起來造反。像是明末農民軍那些破壞農業生產,強行裹挾百姓起兵的事,太平道是做不出來的。
而十年后青州徐州的百萬黃巾同時起兵,也是由于靈帝死后,群雄混戰,大規模破壞了青徐的水利工程。青州徐州糧食大減,又遇到初平年間的洪災,百姓們終于沒了活路,這才不得不徹底爆發!
在華夏這片土地上,老百姓只要能活下去,是很能夠忍耐的。只有當他們忍耐不下去的時候,才會有數十萬上百萬的黔首,如濤濤洪水般揭竿而起!
“嗯,張饒,你說的情形,我知曉了。青州百姓還能活下去,是天下的好事,也是我太平道的好事!”
上首的大賢良師垂目良久,才笑著點頭,默許了青州渠帥們的說法。
“明年兗州還會有旱災,你們在青州多籌集些糧食,想辦法往兗州運送些過來!南邊徐州的渠帥,這次雖然沒趕來,但也是一樣的要求。”
“天下失德,連番災疫大起,絕不會那么容易停下。你們在鄉里傳道時,要阻止百姓釀酒,讓他們多存些存糧,以備不時之需!更糟糕的年歲,恐怕還在后面.”
“諾!謹遵賢師!”
“嗯,就這樣吧!接下來,你們一個個過來,分別談談各郡傳道中遇到的問題…”
接下來的幾日,大醫渠帥們的大會,就變成了小規模的小會。各地的渠帥間,也有了交流感情,互相了解的機會。
“承負符師,我去巨平為你招募泰山壯士,很快就回來!”
濟北國渠帥侯晟帶著幾個門徒,帶上價值四百貫的銀餅,提前騎馬離去,為張承負招募于禁與泰山游俠去了。
張承負也和一眾渠帥結識攀談,了解青兗各地的鄉間情況,并露了一手四十步射戟的箭術!而一眾渠帥目瞪口呆之下,對他的評價,終于從“那小子”,變成了“那會射箭的少年”。
威望總是要慢慢積攢,感情也要一點點的聯絡增加。而就這樣過了幾日后,終于在除夕前兩日的傍晚,有一騎快馬而來!
這騎馬出現的一人,身形粗壯,穿著厚厚的麻布複袍,戴著一頂皮帽。他騎術不差,在大醫與眾渠帥聚集的天齊廟外游走,可疑的東張西望。結果,足足六七十條門徒大漢從祠廟中涌出,十來騎四面把他圍死,兩下就擒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