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天后土,社稷神明,五岳四瀆,風伯雨師,伏惟鑒聽!今歲春遲雨少,田疇龜裂,苗根枯焦,民無所仰,畜無所依.”
外黃城外,渠帥史謙帶著一眾士族長者,在祭壇上念誦了幾段禱文,明顯是儒道結合。這也是“今文經學”傳承的特點,以禮法儀式而通鬼神。
“小子史謙不才,謹守先王之禮,修壇潔土,薦牲奠酒;又行太平符水,焚符啟牒,以通天意,以召甘澤。祈愿蒼穹垂仁澤,解民之渴,蘇禾稼之命,使百姓得食,萬物得生!”
“若有慢怠,天必察之;若有誠心,神必祐之。敢以寸心告于無極,愿云起東山,雨散八方。謹此告成,伏惟明靈,昭鑒昭應!”
這一篇禱文寫的有些文采,一眾士族長者也點頭贊揚。而渠帥史謙有些自得的念完,拜祭了天地神靈,又對周圍的士族長者作揖行禮。像是他這樣世家庶族的出身,若不是加入太平道,其實難有登上臺面,主持一方的機會。
東漢的世家雖強,但資源也都是向著嫡系的子弟傾斜。庶出的袁紹,若不是過繼給了叔父袁成,從此成為嫡支,那么哪怕他的才能再是出眾,也不可能獲得袁氏資源的傾注,成為袁氏族中揚名立萬的年輕標桿。在這個時代要想揚名,沒有家族出力怎么行呢?這名士的點評傳揚,士族的有口皆碑,背后可都是大族間互相支持的關系啊!
“老師,請!莊中早就備好了,請隨弟子入內!”
春祭完成,渠帥史謙就引著大賢良師張角,去了史氏在城外的莊園。這莊園肯定比不了段氏,連邯鄲大商趙氏也不如,但依然顯出士族的闊氣與底蘊。一眾上百門徒,都被安頓住在莊中。只有張承負與高道奴兩個弟子,跟著張角登堂入室,進了專門會客的堂屋。而后,淡淡的茶香撲鼻而來,與一個果干擺在一起,卻是此時很少見的茶。
“老師!弟子知曉您喜愛茶葉,就特地讓人,去取了這‘黃芽’來!這是廬江郡灊縣(霍山)山中的茶葉,芽葉微黃,口感很是不俗。用來藥飲,提神的很!請老師用茶!”
渠帥史謙執弟子之禮,奉上加了草藥的藥茶飲。這也是此時飲茶如藥的習慣。而大賢良師張角飲上一口,眉頭一揚,頗有些驚訝道。
“嗯,這黃芽確實不錯!清氣入喉,提神醒腦,回味甘長。廬江郡灊縣的茶?子讓是如何知曉,又如何得來的?”
“哈哈!老師,這茶能夠被我陳留士族知曉,其實都靠了郡中的一位不僅游歷天下、也名滿天下的名士大家啊!”
“哦?是誰?”
“陳留圉縣蔡氏家主,蔡伯喈蔡公!”
“嗯?蔡伯喈,蔡邕?”
聽聞蔡邕大名,張承負眉頭一揚,若有所思。
:<ahref="https://y"target="_blank">https://y</a>。手機版:<ahref="https://y"target="_blank">https://y</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