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乾清宮。
幾份攤開的奏疏躺在朱元璋面前龍案上。
他正欲抬手,殿門外傳來細碎的腳步聲。
馬皇后輕手輕腳地進來,手里捧著個朱漆托盤,上面是一碗熱氣騰騰的羹湯。“天寒,陛下且歇息片刻,用些暖身的湯水罷。”
朱元璋抬眼,目光落在那份描繪城外粥棚景象的密奏上。“你來得正好。”
皇帝舒展著手臂,臉上難得地帶了點松快:“那小子,行事倒是愈發穩了。”
“陛下是說?”馬皇后手上動作沒停,抬眼問道。
“還能是誰?你家那神醫弟弟!”朱元璋語氣里帶著贊許,“以他國公之尊,親自帶著太醫院那幫御醫在城外支棚施粥舍藥,做派敞亮!用的還是太醫院的旗號,沒半點私心張揚。這份妥帖,給咱長臉。”
馬皇后放下托盤,拿起那份奏疏。
她的目光一行行掃過,漸漸地,眼底那份擔憂化開了,露出一絲欣慰的底色。
奏疏里事無巨細,稟報了太醫院如何在城外多處設棚施粥舍藥,如何賑濟涌入京師的災民,更特別提到是“院判馬淳力主并躬行其事”,還帶動了城內諸多勛貴富戶紛紛解囊。
她放下奏疏,臉上有笑意,卻不居功,“能替陛下分憂,為災民盡力,是他本分。只愿那些流離失所的人,能撐過這個寒冬。”
朱元璋端起那碗羹湯,卻并不急著喝,“這小子行得正!這風頭,出得好!給咱長臉!”
他看向馬皇后,“以他徐國公府的名頭,親自下場去施粥舍藥,那叫邀買人心,容易引人非議。掛個太醫院的牌子,把事情辦得利索還堵得住悠悠眾口。心里有大局,也念著百姓死活……嘖。”
馬皇后眉眼彎彎,心里那塊石頭徹底落了地。“他性子本就如此。雪天難熬,城外聚集了恁多苦命的,他見了豈能忍心?”
她走到朱元璋身側,看著窗外飄飛的雪花,“他這是給陛下分憂呢。”
朱元璋點點頭,將碗送到嘴邊:“嗯,是省了咱不少心。”
熱湯入喉,暖意蔓延開去。
這時,殿門外傳來內侍的通稟:“太子殿下求見。”
“進來吧。”朱元璋放下碗。
朱標一身藏青色常服走了進來,腳步沉穩,臉上帶著振奮。
他向帝后分別行禮:“父皇,母后。”
朱元璋抬手示意他起來:“這大雪天的,你跑什么?宮里差事交代下去了?”
“回父皇,”朱標聲音清朗,“兒臣正是為此事而來。向父皇母后稟報一聲,城外災情暫穩住了。”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太醫院在城外設了九處施粥藥棚,日夜不停。因有徐國…有舅舅牽的頭,加上太醫院的名義,如今城中響應者眾。
“宋國公、誠意伯、曹國公府都捐了大宗糧米。還有永平侯、馮記米行、隆盛布莊……捐糧捐衣的不在少數,連不少殷實人家也自發出來搭把手。”
朱標的聲音里透著一股子實感:“糧米、藥材、柴薪、御寒衣物,眼下都還跟得上。應天府尹報上來,災民雖多,有了這些支撐,已不再似之前那般混亂絕望,凍餓致死的這幾日明顯少了。安置點也騰挪出幾處,至少能擋風遮雪。”
馬皇后聽得欣慰,看向朱元璋:“陛下可聽見了?這都是馬淳帶了個好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