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如果想要把這個釋放出來,只需要將載體破壞就好了。”
“上面寫的字,就是將載體破壞之后會產生的現象?”楚子航問。
“對,就是這么回事!”
路明非連連點頭。
“可……”
楚子航頓了頓,有些遲疑地問,“釋放時,是以載體本身作為中心,無差別地釋放,還是朝著某個方向的?”
“額……”
路明非撓了撓頭,顯得有些不是很好意思,“目前來……這么吧,師兄你聽過美國的m388核炮彈么?”
作為一個在文學社干正經事(指攻讀那些看似又冷又悲傷實則閑的沒事干的的人才會看的歐美文學作品)時實在閑得無聊會偷偷看其他書的家伙,路明非什么休閑書都看過,就是沒學到些什么有用的東西。
但這一行為其實極大的豐富了他的白爛話文學,總能在吐得一嘴爛槽之余還蹦出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仔細想想還真他媽有些關系的玩意。
美國的m388核炮彈是美國陸軍研制的戰術核武器,全長780毫米,最粗處直徑280毫米,配備由洛斯阿拉莫斯科學家設計的w54核彈頭,重23公斤,核當量10~250噸,為冷戰時期實戰部署的最核武器。
這些數據路明非當然是不會記在心里的,他不是什么狂熱的軍事愛好者,記住這種武器純粹是因為這武器屬于那種“武器設計師親父母暴斃妻子出軌兒女早逝于是喝了三天三夜的伏特加外加磕了違禁藥物之后才有可能設計得出來的玩意”。
簡單來,它有另一個稱號,叫“m388核火箭筒”。
該武器理論最大射程只有4公里,但精度極差,而致死輻射半徑就已經達到500米左右。問題也就在于此——理論和實際往往存在著極大的差距,甚至根本不能算作是一回事,該武器在實戰最終由于地形視線和機動性的限制,基本上使用范圍要在一到二公里內。
雖然這仍然遠超五百米的致死輻射范圍,但輻射這東西是漸衰式又不是超出那個范圍就會消失不見的,所以如果真的在實戰之中使用,發射方必定也會遭受輻射攻擊。
所以,這種被研制出來,而且實際部署,但從未經歷過實戰的武器,事后一直被譽為“最愚蠢的武器”,因為它真的相當于“拿弓箭發射核彈頭”,于是殺傷范圍大于射程范圍!
“……我知道了。”饒是楚子航,聽聞此言之后也沉默了片刻,這才回答。
“誒,師兄你竟然真的知道嗎?”路明非一愣,他本來以為自己還需要費工夫和楚子航解釋一下的。
“在卡塞爾學院有類似的武器存在,裝備部研制了一款手提箱式微型核彈頭……”楚子航解釋道,“所以我對此有些了解。”
“我一直知道裝備部是一群爆炸狂人的聚集地,但他們這爆炸的欲望未免也太強烈了點吧?”路明非眼角有些微微的抽搐。
“別告訴我整座卡塞爾學院待龍王入侵無力回天之時就會引爆然后同歸于盡!”
他所了解的資料之中對卡塞爾學院裝備部同樣有簡單介紹——
“裝備部”只是簡稱,它的全稱是“煉金術與科學工程應用研究所”,他們不搞理論研究工作,工作內容就是如何將科學和煉金術的理論轉化為實際應用,他們將自己的基地命名為瓦塔阿爾海姆。
瓦塔阿爾海姆是北歐神話之中的“侏儒之國”的音譯,那里居住著世界上最頂尖的侏儒巧匠,諸神的武器都由他們來打造,裝備部將他們的基地命名為這個顯然是對他們的工作內容相當自豪,擁有十足的驕傲。
但實際上他們的“科學和煉金術的結合實際應用”最終產物90%都是爆炸物,因此在守夜人論壇上所有非裝備部成員一致公認他們應該改名為“炸彈狂人集中營”。
“學院地下有沒有埋核彈頭不知道,但裝備部的防護是整個學院最頂級的。”
楚子航回答。
“他們的飲用水必須經過蒸餾和13道過濾凈化,他們呼吸的空氣必須經過除塵、電離凈化和加濕,他們吃的食品……他們只吃垃圾食品,但他們正在試圖證明漢堡薯條和可樂才是健康食品。”
“光是這些應該還算不上防護頂級吧?”路明非提問。
“他們的基地瓦塔阿爾海姆一共有九層不同的隔離層,包括厚達三米的混凝土墻,50厘米厚的高強度裝甲板,克制核武器攻擊的鉛合金板,隔離層之間還用大量石墨粉末填充……
根據他們的計算,哪怕是最先進的鉆地導彈也鉆不透他們的隔離層,生物武器、核武器和電子攻擊都會被完全阻擋,在里面他們還準備部署完善的獨立生態運行系統和大量物資,這樣哪怕是真的在學校里引爆核彈應該也影響不到他們分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