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吁……”
一輛馬車停在李家門口,棗紅馬打了個響鼻,李哲跳下車,跺跺腳,“說起風就起風了,吹得腦袋都懵。”
“呸……”趙鐵柱朝地上啐了口混著沙土的唾沫,揉著發紅的眼,“起風還好,帶個帽子就行了,就是吹得沙土太膈應人。”
“回頭你弄個厚點的護腿和鞋子,要不然冬天趕車,身體都凍僵了。”
“家里有勞保手套和狗皮護腿,都是我爹留下的,趕明我就找出來曬曬。”兩人將馬車上的物品卸下來,往院里搬。
“你們可算回來了。”王秀英迎了上來,看到趙鐵柱扛著一袋米,李哲提著二十斤桶裝大豆油,詫異道,“娘呀,這又是米面、又是油,咋又買這么多東西?”
李哲說道,“現在天氣涼了,能放得住。明天我打算用人,提前在鎮供銷社買了。”
“老二,咋又要用人?”
“先搬東西,一會再聊。”
李哲將買的東西搬進堂屋,歸置好,將父母叫到一起,說了去信用社增加貸款額度的事。
王秀英懵了,之前的喜悅蕩然無存,“老二,你為啥又貸款?”
“我想趁著天不冷擴建蔬菜大棚。咱家一共是五畝地,能建三座蔬菜大棚,我想再建一座2號蔬菜大棚,剩余的錢用來挖3號大棚的地基;等十一月份,1號大棚的蔬菜賣錢了,再將3號大棚也建起來。”
“老二,等到十一月份蔬菜賣錢了,再起第二座大棚不更穩妥嗎?”
“娘,十一月天就冷了,地里的風又大,人站著都哆嗦,地也該上凍了,咋干活?”
王秀英急了,“那萬一賠了咋辦?”
“真要賠了,別管是六千,還是一萬二,咱都還不起,有什么區別?”李哲攤攤手,繼續說,“國家給咱增加貸款額度,就表明了對蔬菜大棚技術的支持,咱有啥理由不干。今兒在供銷社打聽了,黃瓜收購價一塊一斤,能買半斤豬后鞧了。”
見王秀英還要說話,李哲語氣篤定,“娘,你別勸了,就這么定了。”他又望向一旁的老李,“爹,明天招工,咱倆合計合計用工細節。”
看到媳婦氣鼓鼓的樣子,老李感覺好氣又好笑,得,香餑餑又鬧翻了。這回他學精了,索性裝聾作啞,省得兩頭受夾板氣。
“爹,明天我要招四十個工人,兩個大棚地基一起挖。靠西的是2號大棚,你負責盯著施工,柱子和志強給你打下手。靠東的是3號大棚,請我舅照應,我哥和建軍哥打下手。你覺得咋樣?”
老李想了想,犯難道,“兩處同時動工是不是忒急了?要不一座一座的挖?”
“來不及了,拖得越晚天越冷,施工難度越大,工錢越高。”
老李想了想,“是這么個理。那還跟上次一樣的工費,晌午不管飯。”
“普通工人不管飯,這么多人咱也管不過來;不過我剛提的幾個人屬于管理層,管飯,工錢也照發。”
想到自己也能領一份工錢,老李心里怪怪的,“酒缸好熱鬧,讓他也一起搭伙吧。他是個熱心腸,讓他管點事,比主家都上心。”
“行,那就讓他們爺倆給你打下手,柱子跟著我伺候黃瓜。”事多了、攤子變大,李哲不能事事親為,只能總覽全局。
……
大營村村北,朱益民家地里。
朱益民招了二十個工人,昨天平整地面、劃定位置,今兒個正式破土動工。
朱益民個子小,但氣勢很足,站在一塊土堆上,扯著嗓門,“老少爺們,咱們今天正式動工,工費是四毛錢一小時,不管飯,一天一結賬。地東頭有水,渴了自己喝,累了休息會,但誰要偷奸耍滑,立馬結賬走人。就說這么多,現在是九點整,開始干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