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哲點點頭,“沒錯,這間大棚的主要保溫方式,主要就是日照升溫,厚土墻散熱,地熱保溫。”
“這大棚是誰建造的?我想想見見他。”
“我建的。”這時候也沒什么好隱瞞的。
周青禾露出驚愕神色,語氣中帶著些許質疑,“你跟誰學的建大棚,難道是農科院的最新研究?不對呀,我九月份還跟著老師去農科院參觀過,他們用的也是玻璃暖房。”
李哲笑笑,“是我自己瞎琢磨的。”
“這不可能!”周青禾以為李哲在開玩笑,“我們大學那么多老師和學生都想不出來,你自己個就成?”
這年頭的大學生都是天之驕子,語氣中自然流露出一種優越感,可能不是故意的,但李哲覺得有必要讓她認清現實,以后的合作才能更順利。“周同學,我說句實話,你可別不愛聽。大學能學到系統的知識,但也有一定的滯后性,你們教學的課本、實驗器材,要比市場上的落后幾年,甚至更多。”
周青禾瞪著眼,上大學是她這輩子最大的驕傲,她也一直為母校感到自豪,李哲的這番話讓她很不舒服,她想反駁,又不知如何開口。
大棚建造的程序不復雜,她現在就能看懂,難的是學校審批的流程……
周青禾深吸一口氣,“學校傳授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學習方法和思維能力,在準確、穩定、系統的教學知識上進行研究和創新。就比如,我們一直和農科院合作研發新型菜種,比市場上的菜種產量更高,抗病還能力更強。”
李哲說,“這也是我請你參觀大棚的原因,你可以提供新研發的種植理論和菜種,我可以提供場地讓你試驗。”
周青禾望著綠油油的大棚,豪爽的說,“成,你這個哥們,我交定了。”
“爹,你帶周同學參觀大棚,我在大棚里轉轉。”兩天沒回來,李哲是真不放心。
老李剛才一陣緊張,生怕兒子那番話把周同學說急眼,“忙你的去,我會陪著周同學。”
“李叔,別叫我周同學了,怪別扭的,喊我名字就成。”
“成,那俺叫你青禾。”
“好咧。”
周青禾興奮的像個孩子,在大棚的壟溝里穿來穿去,摸摸土壤、看看黃瓜藤,摸摸黃瓜葉,測量黃瓜的尺寸,測量西藍花的株高、莖粗……
李哲也沒再管她,開始巡視大棚里的蔬菜,不時的對李志強叮囑幾句,“黃瓜澆水有點過,采摘前要控制水分;西藍花再上點熟牛糞,能促進花球膨大,顏色也更深……”
李志強拿著一個小本,一邊走,一邊記,生怕漏下了什么。
2號大棚里,西紅柿苗已經過了緩苗期,長到了三四十厘米高,有的已經開花了。
3號大棚,黃瓜和西瓜已經出苗了,長勢還不錯。
4號大棚,也是李哲重點關注的大棚,經過幾天的悉心照料,青椒苗、草莓苗、生菜都已經緩過來了,有幾株看著比較孱弱、莖稈不夠粗壯,李哲直接拔掉了,到時候再補種一些西藍花。
這幾天,李志強一直在照料4號大棚,他忍不住問,“叔,這4號棚和咱家2號棚是同時建的,咱家2號棚的西紅柿苗是在1號棚提前培育的,按理說應該比4號大棚的菜苗長得快,為啥看起來差不多?”
先前菜苗有些蔫吧,李哲看的不明顯,現在菜苗緩過勁來了,李志強這么一說,還真是這么一回事。
“朱益民應該也是提前育苗。”以李哲上輩子對朱益民的了解,他有這個能力。
這人也很有想法,種了青椒、生菜、草莓三種果蔬,布局也很妥善,生菜屬于耐寒蔬菜,生長溫度較低,種在了大棚的邊緣。
同時,青椒和生菜在飯店里是非常重要的配菜,不愁賣。
草莓的情況要更復雜,有經驗的種植戶很少用種子種草莓,簡單的說效率低、死苗率高、勞心費神,種出來的也不知道是個啥品種,一般都是直接購苗移栽。
從草莓苗的成熟度來看,朱益民應該就是買的苗直接栽種的,這個年代、這個時節能買到草莓苗不容易,李哲就沒有這門路。
周青禾是個人才,朱益民又何嘗不是?
:<ahref="https://y"target="_blank">https://y</a>。手機版:<ahref="https://y"target="_blank">https://y</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