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發展……”孫立國口中不停重復著這個詞。
“咚咚——”傳來敲門聲。
“進來。”孫立國背對著門口。
戴著眼鏡的年輕人走進辦公室:“主任,大營村李哲來了。”
孫立國轉過身:“他有啥事?”
“他沒說干啥,只是說要拜訪您。”
“行,你讓他進來吧。”雖然搞不清對方的來意,但好歹算是熟人,不好不見。
沒多久,李哲拎著一個編織袋進了辦公室:“孫哥,沒打擾您工作吧?”
“李老弟這是說啥話?快坐。”孫立國倒了一杯茶水遞給李哲,“凍壞了吧?喝點熱茶暖和暖和。今兒個找我有啥事?”
茶太燙,李哲沒下口,雙手捧著杯子當暖手:“我今兒個是特意給您送東西來了。”
“給我送東西?”孫立國愣了,不年不節的,不知道李哲整的哪一出?
李哲將編織袋放到桌子上,打開袋口露出菠菜和黃瓜。
孫立國瞪大了眼睛,將菠菜和黃瓜捧出來放到桌子上:“這是你大棚里產的?”
“是,就是您上次去大棚考察見的那茬黃瓜。”
孫立國搓搓黃瓜的毛刺兒,直接咬了一口:“嘎吱脆!這黃瓜真水靈,比夏天的黃瓜還好吃。老弟,沒想到你真成功了!”
李哲糾正道:“孫哥,是咱們成功了。要是沒有您審批的貸款,大棚絕對建不起來,這里面有您一半的功勞。”
“也有我的功勞?”孫立國愣了片刻,仿佛想通了什么,“李老弟,你跟我好好說說,大棚能產多少黃瓜?賣多少錢?”
“現在具體產量還不好說,應該不會比露天的黃瓜少。出售價格在5塊錢以上。”
“這么貴?這黃瓜都賣到哪兒去了?我咋沒聽說過?”
“都賣去京城了,全聚德、東來順、萃華樓……過段時間您就聽說了。生意剛穩定,我就來給您報喜了。”
“好好好!今年能收回大棚的本錢嗎?”
“可以。”
孫立國樂呵呵地嘀咕:“發展……這不就是發展嗎?”
他原本對冬暖大棚沒報太大信心,大棚不是個新鮮東西,對農業種植有一定幫助,比如說早育苗、延期收,但通常也就是半個月左右,像李哲這種半地下厚土墻的大棚,還是第一次見。
李哲的成功給他帶來了新希望。要是冬暖大棚能在他推動下形成規模,帶來的好處將是巨大的——不僅是事業上的成就感,更是職業發展的新契機。雖說這些為時尚早,至少有盼頭了。
“老弟,恭喜你啊,你現在可是苦盡甘來了。就等著掙大錢了。”
“哎……”李哲嘆息一聲,擺手,“現在也難,一樣發愁。”
“咋的了?遇上啥難事了?”
“蔬菜供不應求。”
孫立國笑了,指著李哲調侃,“老弟,我算看明白了,你今兒個是來跟我顯擺的。”
“真不是。京城有三家全聚德,我只聯系了一家供貨,您猜為啥?”李哲神色凝重,繼續說,“那兩家我壓根不敢驚動,黃瓜總共種了不到兩畝,產量跟不上,人家找上門,咱手里沒貨,那不是招人恨嘛。”
孫立國摸著下巴,“老弟,聽你的意思還想擴建大棚?”
“是有這個想法,就是不知道咱信用社還能不能放款……”
換做以前,孫立國未必這么上心,但現在他也希望冬暖大棚能發展起來,“你現在已經貸了一萬二,我就算幫你申請提額,也增加不了多少。不過,你要是能以集體的名義貸款,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你和全聚德、東來順這些國營餐廳的供貨合同,可作為收入穩定性證明,也能提升授信的可能……”
:<ahref="https://y"target="_blank">https://y</a>。手機版:<ahref="https://y"target="_blank">https://y</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