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哲指著黑色長方形塑料殼:“這個叫育苗盤,前些日子在塑料廠訂購的,以后就用這個育苗,要比用報紙制作育苗器省事得多。”
李衛東好奇地走過來瞧,那育苗盤一個個的疊在一起,占不了太多空間,每個育苗盤上都分布著上百個育苗空格:“這東西好!老二,你咋知道有這玩意兒的?”
“哥,以后你得多學習,多看看有關農業的書籍,這樣才能學到東西。”
李衛東提出質疑:“老二,我也沒見過你看書。”
李哲忽悠道:“哥呀,你看那些整天吆喝要上進要學習的,有幾個是真學習的?都是在喊口號,真正學習的人都是悶頭學,等他的學識積累到一定程度,自然能驚艷到所有人。”
李哲說這些,也是希望哥哥能夠充實自己:“這樣以后才能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育苗盤能多次使用,有了它就可以提前栽種育苗,哪怕大棚的施工進度慢一些,也不會影響蔬菜成熟上市的時間。
反季節蔬菜在京城傳播的范圍越來越廣,以后會有更多的人上門求購蔬菜,李哲的壓力也會越來越大,這些蔬菜早一天成熟上市,也能盡早緩解供應壓力。
李衛東瞅著拖拉機:“這不是鐵牛啊,這是誰家的拖拉機?你從哪弄的?”
“這是金哥家的拖拉機,柱子開著鐵牛每天去京城運貨,金哥知道咱們擴建蔬菜大棚需要買建材,就把拖拉機借給咱們用了。”
李衛東露出羨慕神色:“嚯!金哥家自己買的拖拉機?這得多少錢呢?”
還不等李哲回答,朱益民就急匆匆跑過來。他雖說也是頭一次見育苗盤,但一眼就能瞧出這東西的作用:“哎,這東西好啊!一個空格一顆苗,底部還有排水孔,夠專業。”又對著李哲說道:“估摸著明天早上種子就能發芽,今兒個下午把培養土拌好,明天上午就能育苗了。”
李哲說道:“朱哥,育苗的事兒您多費心,我這一攤子事兒,還得趕緊去工地上看看地基挖得怎么樣了,下午招人建夯土墻。”
“育苗的事兒你甭擔心,交給我就成,你該忙啥忙啥。”朱益民幾歲就開始跟他爹學種菜,經驗老道。
這兩日李哲忙得腳不沾地,就拿今天早上來說,先去了一趟信用社,又跑了一趟塑料廠,趁著卸育苗盤的功夫喝了口水,顧不上休息又跑去工地……
傍晚。
馬長河騎著自行車到了大營村,隔著老遠就看到了三四座白晃晃的大棚:“娘咧!就是這玩意兒種出的黃瓜?”
馬長河咽了咽唾沫,臉上露出震驚的表情:這才三四個月不見,他連襟咋搞出這么大的動靜?
馬長河騎著自行車到了李家地頭,見到地頭對面又挖了個大深坑,更是驚得說不出話:“這大營村要干啥?怎么整出這么大的動靜?”
原本老李爺倆正商量購買建大棚材料的事,見到土路上出現個熟悉的身影,趕忙迎了過來:“長河,咋就你一個人來了?慧蘭和孩子們呢?”
“姨夫。”李哲也打了聲招呼,馬長河是個泥瓦匠,之前帶著老李在建筑工地干活,兩個老王家的女婿最喜歡湊一塊兒喝酒。
“慧蘭在家看孩子呢,等改天再過來。”馬長河停下自行車,將手里的東西遞過來,“我拿了兩罐午餐肉,還打了兩斤散白,今兒個晚上咱們好好喝兩盅。”
“那敢情好,老早就想跟你喝酒了。”老李熱情地招呼道,“走,進大棚說話,那里面暖和。”
馬長河跟著進了大棚,一股混合著泥土清香的暖流撲面而來:“這這咋比屋里還暖和?”
他往里走,看到嫩綠的蔬菜苗整齊排列在壟上,更是覺得不可思議:“這種的都是黃瓜嗎?”
老李笑著介紹:“最里面的是黃瓜苗,中間那片是西瓜苗,邊上的是西藍花,最南邊種的是一畦韭菜,留著自家吃的。”
這時菜地壟溝里傳來說話聲,兩個女人邊說話邊記錄著什么。
馬長河仔細一瞧:“那不是來小嗎?旁邊的閨女瞅著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