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國望著白晃晃的大棚,驚訝得說不出話,比他想象中的還要大,還要壯觀。
“振國,咱去大棚里說話,那里面暖和。”老李和李振國兄弟倆感情很好。也就是李振國這幾年去的京城,兄弟倆聯系才少了,上次見面還是過年的時候。
李振國回村對老李是意外之喜,拉著弟弟就往大棚里走,倒了一杯熱茶水:“振國,弟妹和輝京咋沒有回來?”
“他倆一個上班,一個上學,等休假再帶他們回來。”
“現在咱家天天往京城送菜,以前是坐拖拉機,現在換成了卡車。坐駕駛室里也不冷,啥時候想回來方便得很!”
“是啊,這回就方便多了。哥,你和嫂子都好吧?”
“好著呢!”老李擼起袖子,“你瞅瞅,我最近都吃胖了!”
其實不光是老李胖,李哲、李娜都胖了一圈,以前這兩人瘦得皮包骨頭,現在才算有了個人樣。
李振國望著大棚里綠油油的黃瓜藤,眼中滿是好奇:“哥,黃瓜就是在大棚里長的?”
“對,我帶你轉轉。咱家現在有三個大棚,又租了一個大棚,路對面也在挖新的大棚地基。”
“好家伙,這么冷了還施工,還能種菜?”
“這一下雪溫度確實降得厲害。老二原本租了20畝地,要是個暖冬,就趕工把20畝地都建成大棚。現在這樣子估計是不行了。聽老二的意思是先建10畝地,剩下的10畝等明年2月份天氣回暖了再接著建。”
李振國一臉懵,他對這些東西并不是很懂,但他知道李哲買了6000平米的塑料薄膜,光這些就花了2萬多塊錢。
在老李的帶領下,李振國參觀了幾個大棚,得知侄子現在給長城飯店、全聚德供菜,心中更是感到詫異。他在京城這些年雖沒什么大本事,但也跟著長了不少見識,知道這些餐廳的分量。
晚上的飯菜也很豐盛,王秀英燉了一鍋牛肉燉土豆、黃瓜拌豬耳、土豆絲炒肉、一盤皮蛋豆腐、一盤花生米。屋里搬出了一箱汾酒,兩張桌子拼在一起,大家圍坐在一起吃吃喝喝、聊聊天。
李振國很久沒有跟老家的人聚在一起,這種感覺讓他懷念又羨慕。自己在京城的日子雖說不錯,但總覺得缺了幾分隨意,反倒不如在這里輕松自在。
晚上李振國沒有回家,而是留在了大棚。
“老二,聽你爹說,你還要再建10畝大棚?”
“對。”李哲指著新搭的木架上的育苗盤,“這些菜苗都是要種到新大棚里的,提前育苗也能盡早收獲。”
“這些苗移栽過去會不會凍死?”
“等新大棚建好之后,不會立刻移栽。通過燒煤和日照升溫,要等到地溫回升之后再移栽。二叔,明天早上卡車還要去京城運菜,您是跟著一塊回,還是在家多待幾天?”
“看著家里這么大的變化,我是真沒待夠,想多待幾天。”李振國有些感慨,又有些無奈,“我明天還得去上班,你嬸子也不知道我回來了,待久了該著急了。”
“那我也不留您了,反正現在車方便,您什么時候想回來都成!”
第二天清早送走李振國,李哲又開始了忙碌的一天。
先是去大棚里巡視蔬菜和菜苗,該施肥的施肥,該打藥的打藥,該澆水的澆水。
吃完飯,又跟三位挖掘機師傅討論了施工進度,爭取盡快完成10個大棚地基挖掘。
隨后,他又指揮人在挖好的大棚地基坑里回填熟土、埋放水泥立柱,搭蓋竹架……每個大棚的進度都不一樣,都需要有人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