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支書說道:“沒錯,您的記性真好,這一片確實是咱們村集體的土地。前段時間租給李哲了。這是他建的冬暖式蔬菜大棚。”
“哪位是李哲?給我介紹介紹,連信用社的柳主任都夸他這大棚蔬菜種得好!”
李哲走上前,熱情地跟對方握手:“陳鎮長,歡迎您來大棚考察,也感謝您對我們蔬菜種植戶的重視!”
陳鎮長笑著問:“喲,還挺年輕的,娶媳婦了嗎?”
“還沒呢。我現在就想一門心思搞事業,想把大棚蔬菜種好。”
“你有這個決心很好,但終身大事也不能耽擱了。老話說的好,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小伙子得抓緊時間了。”陳鎮長打趣了一句,揮揮手:”走,帶我看看你的大棚蔬菜!”
李哲先帶他進了一號大棚,陳鎮長立刻被驚住了,他年輕時也種過地,近些年也會經常下鄉,對于農活并不陌生。也正因為了解,才會越感到驚訝。
一是驚訝于大棚內的溫度居然能保持到20度左右。再一個,不光是溫度的問題,這種封閉式的大棚和露天種植還是有很大區別的,感慨道:“這大冬天的能種出黃瓜,真是不容易啊!”
隨后,他又參觀了二號大棚、三號大棚、四號大棚。見到李哲不僅能種出黃瓜和西蘭花,其他一些常見的蔬菜也能種植出來,心中不免對這個年輕人多了幾分佩服。
“李哲同志,你建這個大棚花費了多少錢?”
“整個下來將近6000塊錢。”
“聽說你的大棚蔬菜在京城賣六七塊錢一斤,一季度得有兩三萬塊錢的盈利吧?”
“差不多。”
“好家伙,到明年你可就是咱們村的第1個10萬元戶了。難怪你不著急結婚呢,明年十里八村的媒婆不得把你家門檻踏平!”
眾人聽到這話都跟著笑了。
陳鎮長接著說:”我還聽柳主任說,明年你想帶著村民一起種植蔬菜大棚,有具體計劃嗎?”
這個問題很關鍵,如果李哲接不上或沒有做準備,那就只能是‘嘴上說說’,難免會給人一個嘴上沒毛辦事不牢的印象。
李哲略作思考,答道:“陳鎮長,我有個'一帶一鎮'的發展構想,但畢竟經驗尚淺,很多細節還需要完善。今天正好借這個機會,想請您把把關、指點指點。”
而后,李哲將自己和金百萬商量的計劃,又經過一番潤色,用一種更符合時代價值觀的表達方式說了出來。
陳鎮長聽完,似乎被這個計劃驚到了,下意識地問:“你確定蔬菜大棚種植能在全鎮內推廣?”
李哲一本正經的說:”如果政府能夠再給一些政策扶持,我的把握會更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