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營村李家大棚。
老李剛從新擴建的大棚里忙活完出來透透氣兒,就被一群村里人給圍住了。
自打李家擴建新棚鬧出了大動靜,老李家大棚周圍就沒有斷過人。有的人純粹看熱鬧,也有的人對大棚感興趣。
老李也成了眾人的焦點,一開始是本村的同伴找他聊天,詢問大棚的事情;現在連鄰村的人都來了。老李家種大棚的事漸漸傳開了。
老李也終于體會到當初兒子說的“門檻被踏破”的感覺,就像兒子說的那樣,他現在想不種也不成了。
這些來拜訪老李的人,話里話外的意思都是希望老李明年能帶著他們一起種大棚蔬菜。老李沒有拒絕,也沒有同意。
這事兒他跟兒子提過,李哲的說法是可以帶一部分符合條件的人建大棚。至于什么樣的人才算符合條件,李哲沒有詳細說,老李也沒辦法給這些人明確答復。
“卡車回來了!”
“嘿,這卡車真氣派!”
“咱十里八村,估計也就老李家能用上這樣的卡車了。要不說人家有本事呢!”
幾個跟老李聊天的人眼中透出羨慕的神色。
老李嘿嘿一笑:“行了,咱們改天再聊吧。我還有活要忙呢!”說完,老李奔著卡車走去。卡車副駕駛室的門打開,周青禾從車里走了下來。
老李跟周青禾混熟了,也喜歡這個閨女大大咧咧的性子,熱情地迎了上去:“青禾回來啦!”
“李叔好!我不在這幾天,想我沒?”
“咋沒想?你嬸子今天早上還念叨你來著。你嫂子一天得念叨你八遍,我耳朵都快聽出繭子了。”老李話說到一半,突然愣住了。駕駛室又走下來一名男子,但這個男子他沒見過:“青禾,這位同志是誰呀?”
“李叔,我正要給您介紹呢。這是我農業大學的陳老師,也是李哲請來參觀咱們大棚的。”
陳守耕走上前,跟老李握了握手:“您是李哲同志的父親吧?我沒少聽青禾提起您。我叫陳守耕,在京城農業大學任教,以后還請您多多關照。”
“陳老師客氣了。”老李語氣有些激動,緊緊握著對方的手。在他的印象里,大學老師都是很了不起的,有身份有地位,哪是自己這樣的人能接觸的?
李哲走了過來,沖著老李說:“爹,這位陳老師是蔬菜育種方面的專家,也是我請來指導蔬菜育種技術的。”
老李熱情地招呼,“陳老師,別在外面站著了,大棚里暖和,咱們去里面說話。”
陳守耕沒反應,直愣愣地站在原地。他的目光掃過周圍十幾座白晃晃的大棚,已經被這些大棚徹底吸引住了。他只是聽周青禾說李家不止一座大棚,并沒有說具體的大棚數量。他沒想到會有這么多,也沒想到大棚的面積會有這么大,到底是如何維持蔬菜生長溫度的?
李哲換了一種說法:“陳老師,我帶您去參觀一下三號大棚。”
“好!好!好!”陳守耕回過神,跟著李哲父子往三號大棚走。
看到有些寬得不像話的夯土墻,他忍不住走上前摸了摸,最后又快走兩步跟上去。
見到李哲幫他掀開棚簾,他道了一聲謝,矮身走了進去,眼鏡片立刻被熱氣模糊住了,他看不清東西,但鼻子還是好使的。棚里沒有煤煙味,那就說明周青禾說的是真的,這個大棚并不是用煤火升溫。
陳守耕急忙擦了擦眼鏡片,重新戴上眼鏡,這才看清了大棚里的情景。
周圍綠油油的一片,入眼的是黃瓜藤,還有一些沒長成的嫩黃瓜。旁邊還有一片西瓜藤。那個是西蘭花嗎?還有韭菜……
每一種果蔬,根據適宜生長溫度的不同,也都分布在大棚的不同位置,看起來長勢都不錯。這就是周青禾口中的蔬菜大棚嗎?簡直比他想象的還要不可思議!
但仔細看看,又沒有太復雜的工藝。與之前的大棚相比,無非就是薄膜的透明度更高,夯土墻更厚。更重要的是下挖子足足一米深!或許,這才是保持大棚溫度的主要原因。
當然,這一個大棚并不具備代表性,他忍不住說道:“李老板,我還能去參觀一下其他大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