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華下意識地問:“反季節蔬菜的種植難度很高嗎?”
李哲答道:“確實有不小的門檻,需要資金、技術、資源,少一個都不成。”
“我聽說您的反季節蔬菜是在大棚里種植的,我也見過不少暖棚和大棚,能說說您的大棚和普通大棚、暖棚的區別嗎?”劉建華追問。
這也不是什么秘密,李哲想瞞也瞞不住。“我的蔬菜大棚下挖了一米深,主要是靠日光和地溫保暖。”
“冬天需要燒煤嗎?”
李哲斟酌了一下:“一般情況下不用。極端天氣或氣溫較低的時候也需要燒煤升溫。”
“李哲同志,今年冬天有擴建蔬菜大棚的想法嗎?”
“確實有這方面的想法。”李哲回答得很干脆。
這時候,服務員走過來,開始給兩人上菜。
“李哲同志,咱們邊吃邊聊。”劉建華做了個“請”的手勢,繼續問:“你大概能擴大多大規模?”
“那肯定是越多越好,但制約大棚擴張的因素很多,很難給您一個準確數字,我只能說至少百畝以上。”李哲說完,也不客氣,自顧自地切著牛排吃起來。
“不夠啊。”
劉建華忍不住搖頭,他往前湊了湊,提議道,“李哲同志,我們公司在京郊有個農場,有六千多畝地。如果我聘請你做農場的大棚蔬菜技術顧問,您明年能種出多少畝蔬菜大棚?”
李哲笑了笑,拿出一盒萬寶路遞給對方一支,自己也拿了一根叼在嘴里,從兜里掏出zippo打火機點著火,抽了一口。
劉建華低頭看著手里的萬寶路香煙,露出一抹苦笑。他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自己怕是請不起對方。自己能給他的工資和獎金,恐怕一個月還買不了兩包煙。
“劉總,我能理解您的心情。我當初建造蔬菜大棚的原因,就是為了響應菜籃子計劃,讓咱們老百姓冬天也能吃上新鮮的蔬菜。我不是不想擴建,但大棚的建造費用很高,我建造一個大棚的花費在六千元左右。
一百畝就是六十萬,一千畝就是六百萬,單是資金這方面我就承受不了。”李哲說出自己的難處,話鋒一轉,“當然,我跟您比不了,您家大業大,肯定不會把這點錢放在眼里。”
劉建華皺著眉,“如果蔬菜大棚建成了,種植反季節蔬菜風險大嗎?”
“那肯定的。資金只是最基本的,如果遇到極端天氣,不光會影響大棚蔬菜,甚至連大棚都會遭到破壞。如果無法及時發現或修繕,寒冬臘月一晚上就能把菜凍壞,肯定會減產,甚至絕收。”李哲吸了一口煙,繼續說:
“技術方面也是一個關鍵,大棚蔬菜和露天蔬菜的種植區別很大。我現在的種植面積小,還能看顧過來。等大棚的種植面積大了,我自己肯定看顧不過來,手下的技術員如果經驗不足,也會導致大棚蔬菜減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