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是因為前幾年無息貸款的爛賬太多,信用社根本收不回錢,所以就停了無息貸款;至于貸款的具體利息,要看貸款的利率和貸款期限,哪天有時間我把信用社的信貸專員請來,給大家做個詳細的介紹。”
李哲說完,反問道:“大家伙都有誰想要在信用社借貸款,舉個手讓我看看。”
“我要貸款建大棚。”
“我也要貸款。”
在場的人有一大半都舉起手,李哲心里有數了。
看著在場眾人都舉手要去信用社辦貸款,王秀英的心情有些復雜。
兩個兒子去年都辦了無息貸款,一分錢利息都不用出,按理說這是大好事,別人占不到的便宜,他們家倆兒子都占了。
可在這件事上,她并沒有起到好的作用……
一想到去年為了阻止兒子貸款鬧的事,她自己都覺得有些臉紅。她用胳膊肘捅了捅丈夫,小聲道:“要不咱們也貸款?”
其實,老李本人也有這想法,只是自家兩個兒子都去信用社貸款了,他也不知道自己這個當爹的還能不能貸款。
倒是妻子的變化,讓他覺得好氣又好笑,想要擠兌對方兩句,他又沒那個膽量。“回頭看看吧。”
李哲繼續下一個話題,“還有一點就是蔬菜合作社,我希望沒有加入合作社的,最好都能加入合作社,并且承擔一定的責任和義務。未來,合作社和咱們公司可能會有較為緊密的合作關系。”
蔬菜公司是屬于李哲的,他可以做到絕對控股,但蔬菜合作社是屬于集體的,所以他們這個小集體加入的人越多,占有的職務越多,話語權也越大。
假如有一天李哲無法間接控制蔬菜合作社,他可能會選擇退出。當然,這種可能性短時間內肯定不會出現。
金百萬聽得很認真,也一直在思考。他是肯定會投資入股的,只是投資多少錢還有些拿不準,問道:“李老弟,今年咱們公司主要的發展方向是什么?”
“很簡單,盡可能多地種植蔬菜大棚。其實,關于這一點,我之前就跟大家提過,只是當時說得不是很清楚,今天我詳細地說一下。”李哲將一塊黑板搬出來,拿出粉筆在黑板上寫到:
“公司未來有兩個發展方向。第一個發展方向是自產自銷,年底前,咱們公司爭取擴建到一百畝左右的蔬菜大棚。”
王榮生有些擔憂道:“老二,這一百畝蔬菜大棚建起來,至少需要五六十萬,咱們這些人即便投資,也湊不夠那么多錢啊。”
“舅,這個問題我想過。第一種辦法,公司成立后,我會托關系再次貸款。
第二點,就像我去年一樣,一開始只種植了一畝蔬菜大棚,等十一月份大棚蔬菜賣錢了,咱們收回了一部分資金,可以繼續擴建嘛,并不是說要同一時間建造一百畝大棚。
如果要一下子擴建一百畝蔬菜大棚,別說資金跟不上,技術人員同樣不夠。咱們可以采用陸續擴建的方法。銷售渠道也是咱們自己的。
這就是自產自銷的模式,大家還有問題嗎?”
見到沒人說話,李哲拿起粉筆寫字:“第二種種植方式是合作種植,咱們合作的對象就是加入蔬菜合作社的種植戶,我重點介紹一下具體合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