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靜雅又用剛才的方法檢查了一遍,問道:“老板,這種碗多少錢一個?”
“這種碗的零售價是4毛。如果您要的多,我給您按3毛5一個。”
譚靜雅將碗遞給旁邊的李哲問道:“李老板,您看看怎么樣?”
李哲接過碗瞅了瞅,覺得碗的質量還可以,但這個價格有點貴。后世市場里比較便宜的碗,估計也才兩三塊錢左右。
他開口說道:“碗還可以,就是價格高了。”
譚靜雅點點頭,對著胖老板說:“老板,你開個最低價吧,也省得我們再講價了。”
胖老板伸出3根手指:“3毛錢一個,這是最低價了。”
譚靜雅靠近李哲耳語道:“李老板,我覺得這個價格還可以,您覺得呢?”
李哲對于這個時代的碗筷價格并不是很清楚。他之前覺得貴,是因為后世碗的漲價幅度并不高。但譚靜雅既然覺得不貴,那就說明3毛一個碗是符合這個時代價格的。
那只能說明一種情況:未來工業化和運輸業的發達降低了瓷碗的成本,導致瓷碗的漲價幅度并不高。
老板剛剛推薦的碗是最常見的,用來裝米飯的吧。但開餐廳需要用到的碗的種類很多,比如小湯碗、大湯碗、面碗、味碟,每一種都需要去挑選。
盤子的種類也很多,比如說平盤、圓盤、深盤、異形盤。每一種盤子裝的菜品也不一樣。
比如說圓盤適合大多數菜品,平盤適合裝主食一類的,深盤適合裝帶湯的菜,異形盤最常見的是橢圓形的,比較適合用來裝魚。
盤子的價格要比碗更貴一些。除了實用性之外,美觀性也很重要。
李哲挑選了一個透著藍色花紋的圓盤,圖形很簡單,顏色素雅,但也不會太單調。
“譚姐,你看看這個盤子怎么樣?”圓盤是使用率最高的,決定著所有餐具的主要風格。
譚靜雅拿起餐盤,掂了掂重量,敲了敲盤底,又在盤子里摸了一圈,柳眉微蹙:“這個盤子屬于釉上彩。這些藍色圖案都是在已經燒成的白釉上用材料進行彩繪,雖然也二次燒制了,但材料直接暴露在餐具表面。
如果材料質量一般,或者燒制的工藝不當,他這個圖案就會越用越淺。所以,如果是想買帶顏色圖案的瓷器餐具,最好是買釉下彩。”
李哲也聽說過釉上彩和釉下彩。只是碗盤這東西用上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也很少壞,所以并沒有實際的購買經驗,下意識地問:“這個釉上彩和釉下彩如何分辨?”
“首先是看顏色。釉上彩的顏色更為鮮艷,和周邊的瓷面有光澤差異。
其次就是用手摸,釉下彩的顏料被釉層覆蓋,表面光滑平整和其他部位的手感是一樣的。
如果是釉上彩,因為顏料在釉層上面,你用手就可以摸出圖案的凹凸感。”
李哲摸了一下剛才的圓盤,有藍色圖案的地方,果然要比其他的地方更粗糙。
因為買的餐具種類樣式較多,兩人只在大胖雜貨店買了一部分餐具。最后又逛了其他的店鋪。他們挑選的標準有三個:美觀、實用、便宜。
挑選完瓷盤和瓷碗后,還購買了勺子和筷子。勺子有鐵勺和瓷勺,筷子則是買的竹筷。
與木筷相比,竹筷的優點很多,比如說更耐潮、沒有毛刺,價格也更便宜。
最后兩人逛的是包間的桌子和椅子,也是這次購物的大件兒。
聽到兩人要看餐廳用的桌椅,店鋪的老板娘直接將兩人領到后面不遠的倉庫里,里面堆放著各式各樣的桌椅,種類更加齊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