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蜀香居。
早上8點,譚靜雅就趕到了蜀香居餐廳。餐廳1樓的水磨地面已經打好。定制的桌椅板凳也擺放整齊,整個店鋪看起來煥然一新。
原本,譚靜雅和李哲計劃著初十左右開始營業。但真正做起來才發現計劃趕不上變化。要籌備的事情比想象的多,開業時間也只能延后。
李哲有恒產有恒心,雖然是大股東,依然穩如泰山。譚靜雅雖是小股東,卻投入了全部的身家。開業時間每延遲一天,她心中的焦慮就會增加一分。
但她也很清楚,越是這個時候越不能急躁。如果沒有準備好就貿然開業,很可能會砸了餐廳的口碑。
好在,開業時間雖然延遲了一些,但一切順利。餐廳的裝修設備已經齊全。現在只剩下人員招聘和菜品的調試。
餐廳門口一直掛著招聘的通知,這些日子也陸陸續續有人來面試。
人員招聘都是由譚靜雅負責,要求也很簡單:年齡18~35歲,身體健康,能聽懂、說普通話,保證和客人溝通順暢。
只要符合以上條件的人,都會被邀請參加今天的復試。
譚靜雅聽到店外有汽車響動的聲音。她走到門口一看,見外面停著一輛卡車。李哲從汽車駕駛室走下來,王建軍也跟著下了車,從后車廂搬下來一筐子青菜。
譚靜雅笑著迎了上去,“李老板,您這幾日忙什么呢?可連著三天都沒來餐廳了。”
“朋友幫忙聯系了一個小生意,這兩天忙著考察市場。”李哲說這話倒沒什么不好意思的。譚靜雅不光是餐廳的股東,還是餐廳的經理。多拿一份工資,就得多干一份活。
“譚經理,帶我看看餐廳的裝修進展吧。”李哲直接連稱呼也改了。
“譚經理。”譚靜雅嘀咕了一句。臉上露出幾分笑意,似乎對這個稱呼很滿意。“李老板請吧。”
李哲進了餐廳,踩著嶄新光滑的水磨石地面。
水磨石地面在這個年代很流行。成本相對低廉,可以搭配出豐富的圖案和紋理,美觀耐用。表面經過打磨后光滑平整,污漬不容易滲透,便于清潔。
2000年后,隨著瓷磚木地板等新型材料普及,它的熱度才逐漸下降。
不過,在李哲重生前,水磨石地面這種有復古風的實用型設計,又重新回到大眾視野。很多咖啡館、展廳、商場都開始重新使用水磨石地面,個性化的圖案設計得更加美觀。
李哲請老楊頭打的桌椅,也擺放在餐廳內。桌椅間隔的空間較大,讓客戶擁有更好的就餐體驗。
廚房內的設備也已經準備齊全。各種工具應有盡有,隨時都可以開灶做飯。
譚靜雅又帶著李哲上了餐廳2樓。2樓一共設計成5個包間,每個包間都有明窗。小的包間能容納10人,大的包間可以容納16人。每個包間都放有旋轉圓桌,圓桌的尺寸也稍有不同。
李哲用手撥動圓桌上的圓盤,圓盤順時針轉了起來很絲滑。李哲看著包間內總感覺缺了些什么,他指著餐廳的角落:“那邊最好放一個衣架,這樣客人在就餐時可以掛外套和背包一類的。”
譚靜雅雖然熟悉餐飲行業,但這個年代能吃飽吃好就不錯了,餐飲行業服務意識并不強。李哲只要拿出后世的就餐體驗,就能做到查漏補缺。
“譚經理,餐廳的人員招聘的怎么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