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十一點半,客人開始變多。
臨近晌午,一樓的大堂已經基本坐滿了。
一對年輕的夫婦走進餐廳。男子穿著一身黑色羽絨服,女人梳著馬尾辮,挺著大肚子,像是個孕婦。
“歡迎光臨!”服務員微微躬身。
黑色羽絨服男子瞅了一眼:“你們餐廳人不少啊,還有位置嗎?”
“里面還有一桌,兩位跟我來吧。”服務員將兩人領到里面靠墻的位置,遞上一份菜單:“兩位想吃點啥?我們餐廳以川菜為主,還有各種新鮮的蔬菜。”
梳著馬尾辮的孕婦問:“你們這有黃瓜嗎?”
服務員介紹道:“有。您想吃黃瓜,可以點宮保雞丁,這是一道改良菜,里面有黃瓜丁。”
梳著馬尾辮的孕婦說:“不,我要吃拍黃瓜,多放點醋。”
服務員有些為難:“同志,不好意思,我們餐廳沒有這道菜。”
穿著黑色羽絨服的男子說:“這菜有什么難度?有黃瓜就能做。問問你們老板,該出多少錢,我們給。”
“您稍等。”服務員有些為難,趕忙找到了譚靜雅,說明了情況。
譚靜雅瞅了兩人一眼,看著不像是鬧事的:“告訴他們,黃瓜金貴、成本高,小份的拍黃瓜5塊一份,大份的十塊一份。”
服務員又走過去,回復了黑色羽絨服的男子。黑色羽絨服的男子直接點了一個大份黃瓜,又點了一道宮保雞丁和雙椒魚頭。
魏敏一直觀察著店里的情況,也看到了剛才的一幕,心下有些好奇,走過來問道:“同志您好,我是《晨光日報》的記者,正在寫一篇美食專欄的稿子,能采訪您一下嗎?”
“成啊,你要采訪啥,問吧。”黑色羽絨服的男子爽快地答應了。
魏敏疑惑道:“我看您剛才點菜,特意要了一旁菜單上沒有的拍黃瓜,這是為啥?”
“嘿,我媳婦懷孕,現在害喜得厲害,就想吃口新鮮的拍黃瓜。”黑色羽絨服的男子攤攤手:“我也知道,在川菜館點這菜不合適,但其他地方也沒有黃瓜賣啊?”
很快,一盤拍黃瓜端上餐桌。翠綠的黃瓜上澆了個料汁,很簡單的一道家常菜。
馬尾辮的孕婦拿起筷子夾了一塊黃瓜放進嘴里,“咯吱咯吱”發出一陣脆生生的咀嚼聲。
黑色羽絨服的男子問道:“媳婦兒,好吃嗎?”
馬尾辮的孕婦連連點頭:“嗯,這黃瓜真好,鮮嫩水靈,比夏天的還好吃,料汁也夠酸。”說著,她夾了第二塊。
黑色羽絨服的男子嘿嘿一笑:“你喜歡吃就成。”
魏敏見到隔壁桌坐著一個白頭發老頭,穿著一身中山裝,戴個黑框眼鏡。她走過去問道:“大爺,您是一個人來的?”
白頭發大爺拍了拍桌子上的木質食盒:“我帶回去吃。”
魏敏反問:“大爺,您既然來了,為啥不在這吃?這帶回去還能好吃嗎?”
“我老伴生病了,受不得風。我帶回去跟她一塊吃。我們年紀大了,大魚大肉吃不動,就想吃點清淡的蔬菜……”
魏敏記錄得很認真。她以前很少關注民生報道,滿腦子都是采訪大新聞,哪里危險往哪里跑,覺得那才算成功,那才是記者應該干的。
今天的采訪讓她有了新體驗,感觸到了采訪的“真實“和“溫度“……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