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百萬也打開隨身的黑色皮包,從里面拿出四沓子鈔票:“世紀京洲五車木材收款36750元,都在這。”
李哲說道:“既然已經回款,我和二姐商量了一下,先將這兩次倒賣罐頭的賬理清,把利潤分了。”
見兩人都沒有意見,李哲翻開黑色筆記本:“首先算算投資的成本,第一批罐頭的成本是七萬三千元。
第二批4噸青刀豆罐頭出廠價16000元;10噸番茄罐頭出廠價34000元;6噸黃桃罐頭出廠價22800元;再加上額外的經費200元。第二批罐頭的成本是72800元。
另外還有木料的運輸費300元。扣除這些成本,咱們再分錢。”
李哲敲著計算器,說道:“之前咱們投資的六萬已經作為定金支付了,還需要再額外支付86100元。也就是說,咱們的純利潤是19901元。”
洪三微微蹙眉,他記得第一次倒賣罐頭的利潤是兩萬六千多塊錢,這一次除了倒賣罐頭,還加上了倒賣木材的利潤,總共才19901元,這利潤縮水有些太快了。“李老弟,這賣木材咱們的盈利是多少?”
“扣除運輸費,純利潤也就六千多塊錢吧。”李哲解釋道:“木材生意的利潤并不高,咱主要目的還是為了快速套現。”
在李哲看來,拿到手里的錢才是自己的。快速回籠資金,也能繼續收購下一批罐頭倒賣給外貿公司。
洪三分析道:“總利潤一萬九千多減去木材賺的六千多,罐頭的利潤是一萬三千多。咱們第二批罐頭的純利潤比第一批罐頭縮水了一半。”
金百萬嘆息道:“這也是沒辦法的,利潤最高的酸黃瓜罐頭沒貨,青刀豆罐頭缺貨,差不少呢。”
洪三點點頭:“是啊。”
李哲數出了1326元遞給洪三:“這個問題我也想過,之所以缺少這兩種蔬菜罐頭,是因為國內食用的少,即便有種植的,也是對口種植。所以,我準備自己種植一批青刀豆和腌漬小黃瓜。”
“這個主意好啊。”洪三笑了,這不就是李哲的老本行嘛。隨即他又想到:“您種出青刀豆和腌漬小黃瓜準備怎么加工成罐頭?”
李哲又數出1326元遞給金百萬:“這個問題我還真沒想過,兩位有什么看法?”
洪三吃了一塊蘋果,緩緩地答道:“最近一段時間,我跑了不少罐頭廠,發現因為罐頭市場不景氣,除了一些有穩定銷售渠道的國營老字號罐頭廠,很多罐頭廠的生意都不是很好,尤其是一些鄉鎮的罐頭廠出現了庫存積壓的情況,還有少數罐頭廠面臨倒閉。”
洪三搓搓手:“我在想,如果咱們的外貿訂單穩定,能不能自己收購一家罐頭廠生產罐頭,這樣咱們可以生產自己需要的罐頭,將利益最大化。”
金百萬想了想,覺得想法不錯,但又有些不對勁——只是一時間又想不出該如何表達,他瞅見桌子上的餐盤,猛然間想清了其中的關鍵。
“我吃餃子愛沾醋,但為了一盤醋去包餃子,那就有些不合適了。”金百萬漸漸捋清了思路,繼續說:
“咱們現在做的倒賣罐頭的生意,雖說利潤變低,但回籠資金快;如果咱們去收購一家罐頭廠,那就成本太高了,風險也會比較大。”
洪三接過話茬:“金老弟,我理解你的擔憂。
這一點正是我要說的,現在有些罐頭廠瀕臨倒閉,連工人的工資都發不出來,只要咱們能盤活罐頭廠給工人們一份工作,收購價不會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