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還想再說些什么,可看著李哲不容置喙的神情,只好作罷,悻悻地離開了大棚。
李哲和老李把兩人送到大棚門口,看著他們的自行車消失在田埂盡頭,老李才疑惑地問:“老二,我看他倆挺有誠意,也都想簽協議,你咋還不同意?”
“爹,再等等吧,現在還不是時候。”李哲望著遠處的菜地,眼神深邃。
他太了解村里人的心思了,日子過得緊巴,一分錢都要掰成兩半花,在錢的事情上格外較真。昨天剛說要收購他們種的蔬菜,不管開價多少,他們心里肯定覺得自己能賺大頭,少不了嘀咕。
要是今兒個痛快答應,幫他們解決所有困難,他們未必會珍惜,反倒會一直盯著收購價琢磨。
所以他得設些關卡,讓他們去爭去搶,把精力和矛盾轉移到競爭者身上,而不是自己。
至于是否會有人看出來,他們又如何議論,他根本不在乎。
這就和上大學、考公一個道理,看穿了又能怎樣?不還是拼命往里鉆?
因為實實在在的好處就擺在那兒——跟著他種大棚,肯定能賺錢,無非是多與少的區別,少賺總比沒賺強。
爺倆回到大棚,李哲從墻角的麻袋里抓了把瓜子,一邊磕一邊說:“爹,你還記得我說要建個種植園的事嗎?”
老李皺起眉頭:“記得啊。老二,那十畝大棚建好不到一個月,咱家新宅子還在蓋著,你又打算弄種植園,這步子是不是太大了?”
“我知道您擔心啥,我沒打算大興土木。”李哲把瓜子皮扔進旁邊的垃圾筐,“但話說回來,咱這連個辦公吃飯的地方都沒有,確實不方便。
現在底下都三十多號人了,每天吃飯擠在大棚里外,風里來雨里去的,不像個樣子。開會也沒個正經地方,這不是長久之計。”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再說了,以后咱們要和幾百個種植戶合作,到時候在哪開會、在哪培訓?總不能還在大棚里吧,根本站不下。”
老李琢磨著兒子的話,慢慢點了點頭:“你說的是這個理。可真要建個能容下幾百號人的地方,再弄個大食堂,得花不少錢吧?”
“咱們的大棚面積會越來越大,規劃確實得長遠些,但不用現在就全建起來。”李哲解釋道,“比如,咱們可以先建個大食堂,平常吃飯用,中午工人也能在里頭休息,開會、培訓的時候就當會議室、培訓室用,我覺得挺有必要的。”
老李想了想說:“成,我回頭跟施工隊的劉金亮師傅聊聊,問問蓋個大食堂得花多少錢。”
“對了爹,”李哲像是突然想起什么,“你再跟公司的其他股東說說,問問他們的意見。”雖說他是大股東,有絕對話語權,但面上總得尊重其他股東。
老李應了聲:“我知道了。”
……
數日后,萬安鎮驢肉館。
前段時間,萬安鎮罐頭廠的謝廠長請李哲來這吃過一次,味兒不錯,驢肉很正宗,他就惦記上這一口了。
上輩子李哲就喜歡吃驢肉,但因為驢肉太貴,真舍不得買,一年也吃不了兩次,越是這樣,心里越惦記。這輩子有錢了,還不得好好解解饞。
餐廳的包間里,就坐著李哲和鎮信用社主任孫立國兩人。桌上擺著一個驢肉拼盤,一個拌三絲,兩碗驢雜湯,兩個火燒。
李哲擰開一瓶瀘州老窖倒了兩杯:“孫哥,咱哥倆先走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