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吳哥了!我再敬您一杯!”李哲說著,又端起了酒杯。
“哎,半杯半杯!”吳紹輝連忙按住李哲的手,笑著說,“咱慢慢來,好酒得慢慢品。”
就在這時,包間的門被推開了,服務員端著托盤走進來,開始上菜。
第一道是吳紹輝點的“三不粘”,金黃油亮的,盛在白瓷盤里,還冒著熱氣。
第二道是“扒雞茸魚肚”,魚肚泡發得剛好,上面蓋著一層細膩的雞茸,湯汁濃得掛勺,一看就有食欲。
李哲拿起筷子,夾了一口“三不粘”放進嘴里,軟糯的口感在舌尖散開,甜而不齁,還帶著淡淡的雞蛋香。
“不錯。”李哲贊了一聲,上輩子,他在某音見過一個姓隋的大廚做過,但還是頭一次吃。
眾人也跟著嘗了起來,一時間,包間里只剩下咀嚼聲和“好吃”“味兒真地道”的稱贊聲。
吃喝了一會兒,李哲像是突然想起啥,放下筷子:“吳哥,我跟幾家涉外酒店有生意往來,從他們那兒收了不少外匯券。
我想問問,我這外匯券能不能從咱外貿公司買東西?或者說,能不能請外貿公司幫忙代買些物品?”
吳紹輝臉上的笑容收了收,露出點為難的神色。
他放下酒杯,解釋道:“李老弟,這外貿公司有明確規定。我們只能按自身的進出口經營范圍和規定,給符合要求的主體代理進出口業務。
這外匯和外匯券是兩個不同的系統,個人不能直接用外匯券參與外貿交易資金結算。這事……真辦不了。”
李哲聽完,臉上沒太大變化——他之前就有過了解,外匯券主要是在國內的友誼商店、華僑商店、涉外賓館這些指定地方買東西的特殊憑證,國家管得嚴,怕外匯券直接流進市場,攪亂正常的經濟秩序。
吳紹輝看了李哲一眼,像是看穿了他的心思,接著說:“李老弟,我大概明白你的想法。外匯券和人民幣官方兌換是一比一,但在指定商店里,用外匯券能買到不少人民幣買不到的緊俏貨,購買力比人民幣強多了,你是想借著這個溢價做點生意,多賺點錢,對吧?”
李哲坦然點頭:“吳哥您說對了,我確實有這想法。不過您放心,我這些外匯券都是酒店正常結的貨款,來源正,沒一點問題,不怕查。”
“來源正也得小心。”吳紹輝嘆了口氣,壓低聲音提醒,“黑市上確實有人收外匯券,兌換率比官方高不少,有時候一塊外匯券能換一塊二甚至一塊三的人民幣,但做這個的都是有背景的人,咱們普通人根本碰不起。你要是沒太深的背景,我勸你千萬別沾,萬一出點事,可不是鬧著玩的。”
“吳哥,謝謝您提醒,我記在心里了。”李哲誠懇地說。
其實在問吳紹輝之前,他就把外匯券的用途琢磨了個遍,可想來想去,合法的途徑也就只有在那幾個固定場所消費,根本沒法用來做生意。
他甚至動過心思,想用外匯券去友誼商店買些進口的稀缺商品,比如進口彩電、手表,然后自己開個小店,用人民幣高價賣出去。
可他仔細查了相關規定,最后還是放棄了——這種行為很可能被判定為“投機倒把”,輕則罰款沒收貨物,重則還要坐牢,沒必要冒這個風險。
就在這時,洪三放下筷子,適時開口:“李老弟,你有外匯券,不如去友誼商店買些稀缺值錢的東西。”
李哲笑了笑,他有二十多萬外匯券,哪里用得完:“常用的東西我都買了,還剩著些閑錢。”
其實他心里清楚,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拿著外匯券去指定銀行,按一比一的比例兌換成人民幣,可這樣一來,就浪費了外匯券的溢價,他覺得太不劃算,總有些不甘心。
洪三摸了摸下巴,突然眼睛一亮:“對了!我有個親戚在榮寶齋工作,上次跟他聊天,聽他說榮寶齋和友誼商店有不少珍貴的收藏品,像清代的瓷器、老坑的翡翠、還有名人的字畫,都是難得一見的好東西。
你不如用外匯券買幾件收藏品放在家里,這些東西年限越久越值錢,以后保準能升值,比你存著外匯券劃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