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彥博看著他的動作,又提醒:“大爺,您用報紙裹著不安全,容易摔。回頭買個專門裝瓷器的盒子。”
“算了吧你!”大爺白了他一眼,語氣不屑:“你懂個啥!”
說完,大爺一扭頭,把裹著杯子的報紙團塞進衣服內兜,雙手緊緊護著,梗著脖子走出偏廳,嘴里還嘟囔著“啥水平啊!還榮寶齋呢。”
等大爺走遠了,洪三忍不住笑出了聲,拍著李哲的肩膀:“老弟,這大爺也太逗了!比我上次去劇院聽評書還可樂!”
李哲臉上帶著淺笑,露出回憶的神色,這大爺讓他想到了一個后世的團體,叫‘國寶幫’——一群特喜歡收藏,但分不清真假,還特固執的人。
總覺得自己手里的是稀世珍品,別人說假還不樂意。
有句話特形象:‘故宮一件我一件,故宮沒有在我家,故宮全假我全真’。
當然,事情都有兩面性,這些國寶幫的大爺雖然偏執了點、激進些,但愿意花錢買這些東西,也算是給收藏市場添了點活力,間接幫著經濟發展了。
……
洪三走到鄭彥博跟前,臉上堆笑:“表哥,這位就是我跟你提過的李哲老弟!人家是做大生意的,今兒特意來榮寶齋,想挑幾件靠譜的收藏品。”
鄭彥博站起身,主動伸出右手:“李同志,讓您久等了。”
李哲趕緊握住他的手,笑道:“鄭師傅,幸會幸會。”
鄭彥博點點頭,做了個請的手勢:“坐,咱慢慢聊。榮寶齋藏品不少,你先說說想側重看哪類,我好針對性給你介紹。”
說到古玩收藏,李哲并不陌生。
他很喜歡看鑒寶類節目,從最早王剛主持的《鑒寶》節目,到后來某音上各種鑒寶直播,他幾乎期期不落。
那些專家拿著放大鏡,對著個不起眼的瓷瓶,或是一幅泛黃的字畫,就能絮絮叨叨講半天背后的歷史、工藝,最后報出個讓人咋舌的價格,每次都看得他心潮澎湃。
那時候他也就圖個樂呵,沒特意記什么,可看得多了,一些藏品的名字、特征,還是不自覺刻在了腦子里。
比如一提起近現代書畫,他能想起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說到陶瓷器,元青花、明成化、清三代的名號也不陌生。
當然,真要讓他自己鑒定,他連釉色和包漿都分不清,只能靠上輩子的記憶,找那些未來升值潛力大的寶貝。
他心里門兒清:要是現在就價格高昂的藏品,以他目前的資金根本買不起;但有些藏品現在看著不起眼、價格低,說不定就是未來的“潛力股”。
昨天回家后,他還特意坐在臺燈下琢磨收藏的事——收藏品大多有升值價值,可不同藏品的升值空間差得不是一點半點。
在他看來,只升值幾倍或十幾倍的藏品,根本不值得入手。
進入九十年代后,經濟會快速發展,人民幣通脹也會加劇,要是漲幅連通脹都跑不贏,這樣的藏品還有啥投資意義?
他暗暗打定主意:這個年代買藏品,至少得有數十甚至上百倍的升值空間,否則絕不出手。
:<a>https://afb0ab732.xyz</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