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彥博先取出一幅卷軸,兩只手小心地展開,生怕給弄壞了:“這幅是齊白石的《墨蝦圖》,你看這蝦的形態,蝦身的通透感,還有蝦須的靈動,都是齊白石的典型風格,是他晚年的作品。
現在要價八萬六千外匯券,齊白石的畫不用多說,往后幾十年,價格肯定會穩步上升。”
李哲湊過去,眼睛緊緊盯著畫中的蝦,齊白石的畫作自然不用多說,只要是精品畫作絕對價值連城。
可興奮過后,他又有些擔心,他不懂書畫鑒定,擔心買到假貨。
鄭彥博收好墨蝦圖,彎腰取出另一幅卷軸。他手上動作比剛才還輕,像是怕碰疼了什么寶貝,一點點把絹布展開時。“你再瞧瞧這個——”
他聲音里帶著點藏不住的得意,“張大千四十年代畫的《青城山水圖》,是他從敦煌臨摹回來的作品,價值九萬二千外匯券。”
李哲湊過去看,只見畫里的山巒是透亮的青綠,巖壁泛著赭石的暖調,山腳那座寺廟的院墻更是明黃得晃眼,顏色濃得像要滴下來,卻又層層疊疊透著勁。
“你仔細看這色彩。”鄭彥博用指腹輕輕蹭了蹭畫邊,“張大千在敦煌待了三年,天天對著那些老壁畫臨摹,回來后畫風全變了。他最會用這種艷色,卻一點不扎眼,你看這山水,又厚重又靈,像是能走進去似的。”
他頓了頓,又指著畫腳那行題跋:“你看這字的筆鋒,還有這印章的印泥色,都是那會兒的老樣子。”
李哲的目光還黏在那片明黃院墻上,心里早亮堂了——上輩子雖沒見過這幅《青城山水圖》,但鑒寶節目里專門說過,張大千從敦煌回來那段時間的畫,因為摻了壁畫的技法,往后升值的空間大得很。
這兩位大師的作品作品收藏價值極高,但仿品也不少,李哲有些擔憂道:“鄭師傅,這畫看著是不錯,可我不懂鑒定……”
鄭彥博哪里不明白他的意思,笑道:“我這內柜的東西,都是榮寶齋從老藏家手里收的真貨,平時主要給高級干部和外國友人看的,誰敢弄假貨?你要是不放心,隨便找國內的鑒定專家看都沒問題。”
李哲看著張大千的《青城山水圖》,心里更滿意了,可對假貨的擔憂還是沒完全消除,眉頭依舊沒舒展開。
鄭彥博看出了他的顧慮,接著說:“李同志,要是你還擔心,這樣——我們榮寶齋可以請幾位國內知名的鑒定大師,比如徐邦達或啟功先生,讓他們來給您做鑒定,鑒定費由榮寶齋承擔,你看怎么樣?”
這兩位的大名,李哲經常在鑒寶節目中聽到,都是書畫鑒定領域的‘泰斗級’人物,行業地位和專業權威性被廣泛認可。
如果沒有榮寶齋的關系,估計他想見都未必見得到,“這兩位先生能出鑒定書嗎?”
鄭彥博想了想,答道:“可以,但兩位先生都是國家級鑒定核心成員,公務和學術任務繁重,具體哪一位能來和到場時間都無法確定。”
李哲心里的顧慮瞬間煙消云散,連忙點頭,聲音都比剛才亮了點:“鄭師傅,那就麻煩您了。”
……
萬安鎮大營村。
下午三點多,李家新宅基地上干的熱火朝天。打樁機“咚咚”地敲著地,鋼筋碰得“叮當”響,工人們扯著嗓子喊號子,亂哄哄的。
新房從3月21號開工到現在,已經有五十天了。原先平平整整的地面上,兩層小別墅的架子立起來了。
一層的墻砌到四米高,磚擺得齊整,水泥縫填得滿當當;二層的柱子剛澆完,露著頂上的鋼筋頭。
院子的邊兒也顯出來了,外圍攔著圈臨時的破板子,上面用紅漆刷了“注意安全”,字寫得歪歪扭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