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三號大棚外,竹竿搭起的架子上鋪著尿素袋子拼接的涼棚,遮住了東邊升起的日頭。
吃過早飯后,李哲把眾人叫到涼棚下開會。
涼棚下的條凳上坐得滿滿當當,有人端著搪瓷缸子“咕咚”喝口水,也有人湊在一起低聲嘮嗑。
“咳。”李哲見人來齊了,清了清嗓子,原本嗡嗡的話聲立馬停了,所有人的目光都齊刷刷聚到他身上。
他掃了圈眾人:“開個會,咱接下來一段時間的工作重點。
先聊聊郭家兄弟的事,這倆兄弟在咱這待幾天了,想跟著學越冬大棚技術,態度挺執著,我個人傾向把他們留下,大伙有啥想法盡管,咱們一起商量。”
涼棚里靜了片刻,馬來先舉了手,語氣中帶著幾分顧慮:“這兄弟倆要是學了技術,是不是還得回壽光種棚?”
老李在一旁接話:“我跟他倆聊過,沒明,但看那意思,十有八九是要回去的。”
“那他們回壽光種了菜,要是也往京城運,會不會影響咱的菜價?”馬來追問,眉頭微微皺著。
“嫂子這想法想很好,看的很長遠。”李哲先點了點頭,才慢慢分析,“不過,啥事兒都有個過程。他倆今年就算學會了,回壽光種棚,規模也大不了——再從壽光到京城,運輸也沒咱這兒方便。我估摸著,今年肯定影響不到。”
“那明年呢?明年他們規模一擴,冬菜往京城運,咱的生意、咱的菜價不都得受影響?”馬來沒松口,又追了一句。
“對于壽光的情況,我比大家了解的多一些。”李哲語氣沉了點,“壽光那邊的蔬菜種植戶本身就多,育苗棚的規模也不,不管咱們教不教郭家兄弟,壽光都會發展越冬大棚。
那邊冬天比咱這兒暖和,又有育苗棚的老底子,學起來本來就快,咱攔不住。”
這話一出,涼棚里又起了陣低聲議論。
朱益民先開口,打破沉默。他身子瘦,嗓門卻亮:“這兩天我跟郭家兄弟聊過,倆人真是種菜的好手,手藝不比我差。我覺得李老弟得對,咱就算不教,他倆待這些日子也能看明白個七七八八。”
“還有個事兒要跟大伙兒。”李哲提高了點聲音,接著:“咱四季青公司不只是種蔬菜大棚,也是蔬菜采購商。咱能跟萬安鎮的種植戶合作,將來也能跟壽光的種植戶合作。”
一提到采購,金百萬立馬接話,他往條凳上挪了挪,肚子頂著膝蓋:“從采購這邊,我贊同李老弟。種植戶越多,咱選擇的余地越大,在市場上也更有話語權。”
李哲心里的想法跟金百萬差不多——教郭家兄弟種棚,對公司采購來是好事,能多條進貨渠道;
但對周邊的種植戶來未必是好事,多了競爭對手,菜價可能會被壓低。
可話又回來,周邊的種植戶未必就跟四季青公司一條心,今年還不明顯,等明年利益有了分歧,矛盾指定會冒頭。
不定,壽光這步看似多余的棋,到時候能起上大作用……
見還有人在底下聲琢磨,李哲干脆拍了板:“這事兒就先這么定,還有想法的,回頭私下跟我。
咱接著下一件——從去年九月種棚到現在,九個多月了,天越來越暖,昨天草簾子已經撤了,過幾天棚膜也得摘。”
“李哥,咱今年的棚啥時候開始種啊?”林虎往前湊了湊,他年紀輕,性子急,有疑問就直接問。
“得看品種。”李哲答,“有些生長期長的,七月就得提前育苗;但大部分品種,得等八月或九月初再種。”
他頓了頓,又道:“這段時間棚里活兒少,但別的事不能。比如挖大棚地基,除了咱公司自己的,種植戶的地基也得顧著。舅舅,公司這邊的地基挖掘,你多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