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強和王二麻子好奇地往前張望,不知道前面在忙活什麼。
孫強留下來排隊,王二麻子則跑到隊伍前頭打聽,見到門口站著趙鐵柱和王大慶,兩人正核對名單一一只有和公司簽約的種植戶,才能進去參加培訓。
“喲,還挺正規!”聽到這個要求,孫強不僅沒不高興,胸膛反而挺得更直了。
他可是第一批跟四季青公司簽合同的種植戶,這份身份讓他格外驕傲。
因為都是本村或鄰村的人,彼此都熟悉,核對姓名的速度很快。
到了孫強和王二麻子這兒,趙鐵柱連名單都沒看,直接擺手讓他們進去:“快進吧,里頭都快坐滿了!”
這份優待,讓兩人心中愈發舒坦,對四季青公司也多了幾分歸屬感。
當然,也有不少看熱鬧的村民想混進去,都被趙鐵柱和王大慶攔了下來,只能站在食堂周邊,著腳往里面瞧。
食堂內更是熱鬧,屋頂上掛著一條紅色橫幅,上面寫著“四季青公司第一屆大棚種植技術培訓班”。
除了來參加培訓的種植戶,四季青公司的員工也都聚在這里:有的忙著搬桌椅;有的在隊伍旁維持秩序,指引種植戶找位置;還有的幫看分發提前印好的資料。
李哲丶陳守耕丶朱益民和周青禾正聚在一起說話,偶爾有種植戶過來打招呼,李哲都笑著回應,叮囑他們先找地方坐。
過了一會兒,眼看快到八點半了,李哲轉身對身旁的金百萬說:“金哥,人來得差不多了,咱們開始吧。”
一旁的老李插話道:“我瞅著外面還有種植戶陸續進來,要不咱們再等等?”
李哲搖搖頭:“不等了,以后培訓也得守這個規矩,只能是人等課,不能讓課等人。
要是今天開了等的頭,養成了拖延的習慣,你等著瞧,再過一個小時人也未必能來齊,不能慣著這個毛病。”
陳守耕老師點點頭,附和道:“沒錯,做事情就得有規矩,這樣才能把培訓辦好。”
見陳老師都這麼說,老李也沒再堅持。
金百方走上臨時搭建的講臺,目光掃過臺下的種植戶,清了清喉嚨說:“大家安靜一下。今天是咱們公司第一屆大棚技術培訓班,我跟大家說幾句實在話。
大家伙兒都是種地的老手,一輩子習慣了靠天吃飯,現在咱們改種大棚,講究的是『夏菜冬賣”,這路子肯定能賺錢。
但大棚種植的技術,和咱們以前種露天菜不一樣,我希望大家能虛心學丶認真聽,有不懂的就問,別不懂裝懂,更別拿以前的老觀念套在大棚菜上。
要知道,大棚里的溫度丶濕度都和露天不一樣,要是還用老法子種,很可能會減產,嚴重的話,菜苗都得凍傷凍死。
我要說的就這些,現在請京城農業大學的大學生周青禾一一小周老師給大伙兒上課,大家鼓掌歡迎!”
“啪啪—.”臺下立刻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周青禾抱著一資料站起身,年輕的臉上帶著幾分緊張。
走到講臺中央后,她先把手里的育苗器和幾株嫩綠的菜苗放在桌上,開口說道:“同學們好,我今天跟大伙兒講的課題是『大棚蔬菜育苗技術”。
為啥先講育苗?
因為咱們種大棚菜,苗就是根本;要是苗長得弱丶帶著病,就算棚子搭得再結實,后續也難有好收成。”
說到這,她拿起一個報紙做的育苗器:“這是我前幾天育苗的種子,正式育苗前,得先泡在溫水里催芽,水溫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五十度左右正好;
催芽后再放到育苗器里,育苗的土得提前配好,回頭我告訴大家詳細的比例。
咱們農戶家里常見的塑料盆丶舊木箱,甚至舊報紙糊的盒子,只要消過毒,都能當育苗容器,不用額外花錢買設備。”
話音剛落,就有種植戶舉起手:“小周老師,俺家去年自己育的苗,剛長出來就爛了,是不是土的問題啊?”
周青禾立刻回應:“很可能是土沒消毒,或者澆水太多悶了根。等會兒講完具體步驟,我再單獨跟您說說咋解決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