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益民緩緩開口:“青禾,你的想法是好,但不太實際。
跟咱們合作的種植戶大多年紀不小了,精力有限,學習能力也比不上年輕人。要是培訓課程太多,品種太雜,他們容易貪多嚼不爛,最后啥也種不好。
我覺得還是限定幾個品種,統一培訓、統一管理,這樣才能保證產量和質量。”
周青禾立刻反駁:“我不是說讓每個種植戶都學會所有培訓課程,而是讓他們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課程,比如有人想學種黃瓜,就只學黃瓜種植;有人想學種西藍花,就只學西藍花;這樣才能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啊。”
朱益民接著說道:“你這個想法初衷是好的,但會大大增加咱們的培訓工作量。咱們公司本身人手就不算多,要是再額外準備多種培訓課程、安排多場講課,到時候怕是顧不過來。
至于積極性,只要能賺錢,種植戶就有積極性,沒那么講究。”
這時,金百萬也開口說道:“我也贊同老朱的想法。培訓方面的工作我不太懂,但從銷售渠道的角度來看,種植戶不光是咱們的合作對象,其實也是咱們的潛在競爭者。
如果把所有的種植技術都教給他們,咱們能種的蔬菜他們也能種,那咱們公司的競爭優勢就沒了。”
金百萬頓了頓,繼續補充:“我個人覺得,教給種植戶幾種常見的蔬菜種植技術就夠了。
更多稀缺、高價值的蔬菜品種,只由咱們公司自己種植。
這樣才能保證咱們公司的優勢,渠道商也會更依賴咱們。種植戶能種的咱們會種,種植戶種不了的咱們也能種,這才能體現出咱們公司的核心價值。”
金百萬的話一說完,眾人紛紛點頭。
就連一向支持周青禾的林小虎也說:“金哥說得對,要是啥都教給他們,咱們以后還咋賺錢?”
李哲見狀,總結道:“既然大家都贊同金哥的想法,那就這么定了。合作大棚只教種植戶幾種常見蔬菜,其他品種由公司自營種植。
具體選哪幾種,回頭我跟老李同志、陳老師、朱哥再詳細討論,定下來后就開始準備培訓材料。”
他看了一眼手腕上的手表,繼續說:“最后說招工的事。
要求很簡單:第一,有一定學習能力,能看懂種植手冊;第二,有蔬菜種植經驗的優先;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踏實肯干,別剛學會技術就跑路,到時候咱們還得重新培養,浪費時間。”
“招工人數由三位主管根據各自負責的分工算一算,報給我。
大家要是有合適的人選,也可以推薦,但必須符合要求,不能走后門。”
話音剛落,眾人就熱鬧起來。趙鐵柱率先開口:“我推薦我堂叔,他種了二十年地,踏實得很,今年沒有出去打工,正好來咱們公司。”
“我推薦我舅舅!”林小虎舉手,“他家以前也種菜,懂點種植技術,人也勤快。”
馬來小坐在后排,也小聲說:“我娘家有個表弟,剛從外地回來,能不能讓他來試試?”
其他人也陸續推薦了親戚,大多是村里沒活干的壯勞力,李哲一一記下,叮囑道:“推薦可以,但得先面試,讓三位主管看看人怎么樣,符合要求再錄取。”
散會后,員工們陸續離開,李哲和老李并肩往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