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芒境!
亦是小隱境!
道、劍雙修的李鳳棲,玉璞修身之后,同時踏足第三境。
劍修第三境是寸芒。
道家第三境是小隱。
這次破境,不僅得益于太陽烈焰的淬體,也得益于道家源書和出劍太平的大義感觸。
實際上,體內秘境之中,和劍修本源相互而成陰陽里的白色火焰之中的道家源書,并不是熒惑之巔那本真正的道家源書。
那本書不敢拿走。
體內的道家源書,是那本道家源書分出來的一縷神義。
若是真的道家源書,哪可能壓不住劍修本源。
何謂小隱?
道隱于小成,言隱于榮華。
直白一點的解釋:主觀偏見會妨礙對真理的追求,花言巧語容易掩蓋真言,大道之理往往隱于細微的事情中,巧言往往會淹住真實。
此境界的道家修士,不以自己的正確推定別人的錯誤,不以別人的錯誤推定自己的正確,只做一事,靜心修道以達內明。
和儒家第三境不惑大同小異。
我輩修士,鑄秘境、生本源而知大道何往。
我輩修士,皆為璞玉而雕刻己身。
這是除儒家之外,所有修士的第一、第二境。
儒家第二鏡是初知。
第三境,劍修、儒家、武夫、巫族、妖族、道家、乃至于魔族、鬼族皆不相同,只不過最終大道差相仿佛,所走道路截然不同而已。
劍修寸芒境,泛散一點的說,是劍修基礎,立足于劍招之上而修劍光。
劍氣、劍意乃至于劍勢,皆在其后。
而劍光和劍氣易混雜。
所以九州修士,對于第三境寸芒境和第四境的劍修,最難區分。
何謂寸芒?
寸芒境之劍修,手中有劍。
劍若螢光。
若得一日出劍,則螢光綻放,宛若寸芒,亦成那星火,以寸芒之光,照耀千秋之世,以這些微劍光燎原而成天地之大光。
一劍光寒照九州。
這就是寸芒。
一寸光芒。
世間最閃亮,最耀眼的那一道劍光,皆起源于這一寸光芒。
這一刻起,李鳳棲是劍修寸芒境。
一名真正的劍修!
當然,依然修道。
他的心法始終是道家《太虛經》。
就目前而言,道家心法在李鳳棲的修行路上極為重要,然而但凡廝殺,卻全是靠劍修——么得辦法,李鳳棲沒有道家名師教他道法。
劍修快意。
可李鳳棲其實也挺向往道家的風采,什么縮地成寸,撒豆成兵,揮手之間便有風刃無數,又或者大袖一甩,便能袖籠星辰之光而成劍。
萬千劍落而殺敵。
確實灑脫。
心中打定注意,若是此次事了還能活著,死纏爛打也得讓灰袍道人教自己幾手道法。
他不是說過么。
算起來他還是自己的大師兄。
教點道法又怎么了。
劍、道之外,李鳳棲其實也羨慕儒家,像陳樹那般朝聞道而夕入青云,又活著是像徐墨規一樣,出口成憲,何等瀟灑。
不僅如此。
李鳳棲對那一拳既出,則眼前萬物可破的武夫也有憧憬之意。
何等霸氣。
巫族和妖族么……
李鳳棲沒有想法。
著實是因為對巫族不了解,且巫族之強,源于天生血脈,不是靠后天努力就能成的,所以還是投胎問題。
對于妖族,因為東魁那二貨,李鳳棲有些無語,不過對妲己摘葉成舟這些神奇手段,還是有點惦記。
關于修行,李鳳棲其實有點小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