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電話,賀時年撥通了文致的電話,讓她過來一趟。
文致很快就過來了。
“文鎮長,三個事情,第一、星力集團的代表葛菁菁已經下來了,周五的早上在縣政府商務會談。”
“如果談判一切順利,下午就簽約。到時候我們兩人代表青林鎮參加。”
這是大好露臉的機會,文致自然樂意之至。
“好,我聽賀書記的。”
“第二、西陵白藥落地青林鎮后,作為青林鎮政府,需要一波宣傳,以最快的速度讓三七草烏種植的老板知道這件事。”
“過去的這些年,三七種植主要集中在文華州,三七老板也集中在那邊。”
“如果可行,我建議你聯系文華州宣傳部,然后親自去一趟,宣講政策,友好交流。”
“縣宣傳部我已經和胡部長溝通過了,他會配合青林鎮政府的工作。”
文致點了點頭,道:“好,我待會兒就著手準備這件事。”
賀時年又道:“第三、三七的種植需要大量的水資源,有人提出了打地下基井的想法。”
“從短期而言,我是同意的,哪怕到時候有一些問題,這也是發展中的問題,不可避免。”
“但是從長期角度而言,青林鎮和青林人民需要一個水庫。”
“還記得上次老青林的水嗎?”
“那水從山里流出來,一直流向了和青林鎮接壤的城關鎮,其間不可避免要浪費很多。”
“如果在合適的地點興修一個水庫,將這水存儲起來,做到物盡其用,會不會更好?”
文致道:“興修水庫我是舉雙手贊成的,只不過這樣的項目,太過復雜,申報,審批,資金等都是大問題。”
賀時年道:“這些問題,我都知道,這件事我先說在你心里,下周我會去一趟州上和省里,看看有沒有機會。”
“這件事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但凡有一絲機會,我都不會放過。”
“我需要你做的是,聯系相關部門進行勘探調研,然后選址。”
文致點頭道:“好,賀書記覺得水庫應該建設多大?”
賀時年道:“寧海最大的水庫是1958年建設的躍進水庫,這是一個中型水庫,總庫容是2270萬立方。”
“其次是小(一)型的青云水庫999萬立方以及小(二)型的綿陽沖水庫500萬立方。”
“這幾個水庫我都去過,知道其規模,參照這幾個水庫,我覺得青林鎮建設一個600萬立方的小(一)型水庫完全有可能。”
“這個水庫建成之后,既可以抗洪防洪,也可以滿足青林鎮農業種植發展的需求。”
“還有一個原因,毗鄰青林的鎮西坪鎮和城關鎮都沒有水庫。”
“如果這個水庫建成,至少可以滿足青林、西坪、城關三鎮,甚至還有寧海西環線居民、小區的用水。”
“至于總造價,以具體的設計,圖紙以及造價公司的造價為準,不過我估計應該在3億元左右。”
文致被賀時年說得有些眼神火熱。
對于鄉鎮一級而言,這絕對是一個天大的政績。
如果這個水庫建成,賀時年至少可以提一級,而她文致也至少可以提半級。
看著文致,賀時年又道:“這是一個龐大的規劃和計劃,從納入規劃立項到可行性研究報告。”
“到設計,出圖紙,論證,再到招投標,施工,驗收等可能至少需要1-5年的時間才能完成。”
“前期的審批需要1到2年,施工建設需要2到3年,所以,這項工程或許需要青林鎮一到兩代領導班子才能完成。”
“這還是一切順利的情況下,如果中間出現了紕漏,時間周期或許會更長,要有這個思想準備。”
文致道:“賀書記說得對,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有了這個大前提,我完全贊同。”
“如果能建成,這是我們青林鎮所有人的驕傲和榮譽。”
賀時年道:“嗯,事就是這么個事,前期的準備工作,以你為代表,就讓政府口多操心了。”
文致離開后,賀時年在筆記本上寫下了“礦業技改”和“水庫”幾個字,又拉了一條線,寫下“一定要成功”幾個字。
最后將這幾個字圈了起來,打上重點符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