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曲之翁如此想,也是和太岳劍宗的特殊有關。
太岳劍宗雖然是周國的第一大門派,實力不俗,但在整個天下放眼望去的五六個國家里,根本排不上名號!
這是因為太岳劍宗最獨到的,乃是劍術,和前朝的劍圣。
劍圣本唐行簡,出身蜀地,早年為求劍道,拜入了太岳劍宗。
后來他將本門的十幾種劍法不斷修改完善,使得太岳劍宗的十二套劍法聞名天下,這才躋身成了能與鑄劍山莊等門派齊名的勢力。
而最令人震驚的是,劍圣本人根本不修真氣!
他的真氣脈都沒通,在使用劍法劍招時,唐行簡也從不用真氣。
而且任何比試,唐行簡都是完全憑借精絕的劍法取勝的,乃至從為有過敗績——包括與宗師相斗,都能以天下第一的劍術取勝!
不過,唐行簡雖然真氣脈未通,也從不會使用真氣,卻并非體內沒有真氣。
相傳他年輕時曾誤入一處世外幽谷,誤食了一枚“仙果”,體內真氣因“仙果”驟然充盈,乃至凝成了丹丸。
只要那“真氣”丹丸不破,無論受什么傷,唐行簡都能自愈,因此,他的劍招素來以凌厲且不要命著稱,難有模仿。
可惜,因為不修真氣,無法延長壽命,唐行簡終于在八十九歲高齡壽終正寢,而太岳劍宗的太岳劍,就是唐行簡留下的遺物。
也是太岳劍宗的門派至寶,一向都作為掌門的佩劍和信物。
唐行簡一死,青黃不接的太岳劍宗就再衰落了下去,若非還有十二套冠絕天下的劍法和穩居天下神兵榜第三的太岳劍傍身,只怕連周國第一門派的位置都保不住。
因為太岳劍宗修煉真氣的功法是真的稀爛——用的還是當初唐行簡行走江湖時淘換來的修煉功法,基本上只有太岳劍宗里有的,江湖上都有,既不珍貴,也不精妙,都是些大路貨色,不值一提。
更重要的是,唐行簡的故事,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太岳劍宗弟子,導致整個太岳劍宗的風氣就是重劍而輕功法的路子,其中不乏有弟子深情地稱自己的愛劍為“夫人”,但對各種修煉功法嗤之以鼻。
這個風氣直接導致了太岳劍宗整個門派普遍修為偏低,大部分弟子都是七品、八品的修為,能上個六品都是門內高手了,像堂堂掌門曲之翁……居然才是五品的修為!
若非唐行簡死后,還有個當時四品、如今早已三品修為的劍圣迷弟莊萬松坐鎮太岳劍宗,只怕太岳劍宗早就讓別的門派給吞并了!
所以,讓曲之翁等太岳劍宗的人放棄武道修為改修仙道,對這群愛劍成癡的武者而言,還真沒什么。
只要不是讓他們放棄劍就行!
見曲之翁這個態度,張承道越發高興了。
光自己折騰一個白石仙宗,想要帶動整個世界升級成“修仙時代”,實在不容易,如果有像太岳劍宗這種眼光長遠又肯主動的門派一起,靈氣復蘇的速度肯定要更快一些!
“既然如此,那便由我大徒弟前去好了!”
張承道說著,不知從哪取出一只因為剪紙技術太差看起來更像紙團的、圓鼓鼓的紙鳥,往上面打了一道念咒,再將其向空中一丟——
只聽砰的一聲,一只圓滾滾、毛茸茸的小白鳥撲棱著翅膀就從一團驟然炸開的煙霧中竄出,然后啾啾叫著沖出了迎賓殿。
曲之翁見狀,瞪著眼睛,指著那只幾息之間就飛走的鳥差點說不出話來:“這,這這,這莫非是方才的紙團變的!?”
張承道笑了笑,說道:“雕蟲小技,當不得什么大用,只用來傳信倒是方便,教曲掌門見笑了。”
曲之翁心底頗為敬畏。
點化紙團成活物,簡直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他死盯著早就飛沒了影的鳥的方向,不由喃喃道:“這便是仙道么……”
……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