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顯穆想起父親曾經千叮嚀、萬囑咐的事情,“以后李氏后人絕對不能近親結婚,尤其是世人比較喜歡的表親,但凡血緣關系在三代以內絕對不行。”
以前他還不明白,現在看到這一堆歪瓜裂棗,算是明白了,太可怕了,那個皇子不會是智力有問題吧
“趕緊把他們弄走,看著都晦氣。”
天皇、皇后、親王、內親王、皇子、皇女,都在鄭和的一一核對下登上了前往大明朝的船。
千古艱難惟一死。
最終日本天皇這窩囊廢還是沒有一死,在一片哀凄中登上了前往中原的船。
……
李祺望著那艘載著天皇的船只遠去,消失在蔚藍的盡頭,心中頗有幾分激蕩。
許多人曾說,為何想要穿越到那些殘酷的古代呢
“因為心中有遺憾啊,
想要去改變一些什么!
想要去做一些什么,在一切都還來的及的時候!
就如同此時。”
不可見的風在大海上掀起風浪,生活在島國上,卻從來沒有見過的一眾皇族吐得天昏地暗。
李顯穆曾經想過要不要直接把他們沉在海底,可最后想想還是算了,就算回到大明,他們也沒好果子吃。
僭越稱帝,和謀逆沒有區別。
到時候在太廟里面把他們祭天,或許更好。
“父親,你一定看到這一幕了吧”
李顯穆抬頭遙望著九天之上,他是個相當敏感的人,在偶爾接受那些有關于日本的知識時,他能聽出來父親語中潛藏極深的厭惡。
尤其是說起日本天皇時,不僅有厭惡,還有深深的殺意。
他不明白,可也不需要明白。
他的父親是當世唯一真神、真仙,難道會有錯嗎
“永樂十年。”
李顯穆回身望向日本,“希望在永樂十五年前,第一批白銀能從石見銀山中搬運出來,大明太缺白銀了。”
云海天際,飄揚而東。
日本天皇的萬世一系,就此落幕。
————
《京都條約》的簽訂對于明朝和日本而言,是雙方歷史關系上的重大轉變,對日本的影響自然不言而喻,其對明朝的影響也極大。
這是“大明帝國”作為一個政治實體詞匯,第一次出現在國書上,可以說,這是東方王朝第一次開始有現代國家概念,對于這種轉變,極有可能與民族主義意識興起有關。
同時,明朝開始改變過去那種和藩屬之間并不牢固的統屬關系,開始用文字、條約來明確宗主國以及藩屬國間的權利和義務,這是新的對外關系制度形成。
正如筆者前面所提過的“李顯穆變革時期”概念,這種劇烈的變動,由李顯穆所發起,并在他手中徹底成熟。——《明朝政治制度變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