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官員的確有幾分才智,可惜只猜對一半。
事實上李顯穆固然在給他們設下陷阱,可也并非完全相信錦衣衛和東廠番子。
亦有藉助這些山東官員之手,時時給錦衣衛和東廠番子緊一緊的想法。
無論何時,做事最忌諱偏聽偏信,總是要多方聽取意見才正確。
“撫臺,此番濟南府因為準備較為充足,所以遭受的災害尚可,本來是可以庇佑百姓的,只是因為造反的匪徒大致在泰山附近作亂,為了維護社稷安穩,不得不抽調百姓服軍役,所以濟南府中才有亂象。”
濟南知府說話的聲音有些低,帶著一絲心虛,“如今在濟南府中,主要有四股勢力比較大的反賊,都聚集在泰山附近,前任都指揮使剿匪不力,遺留到如今。”
知府僅僅是民政官,按理說造反的反賊這種事不歸他管,甩鍋給都指揮使很正常。
再加上泰山歷來就是反賊盤踞的地方,其中三國時期的泰山賊相當有名,最后還組成了青州兵,成為了曹操麾下最大的軍事勢力之一。
一直到曹丕時期才結束割據狀況,徹底收回青徐二州兵權。
這番話算是將他的責任基本上都摘出去了,濟南知府正要松口氣,下一瞬便見到有什麼東西向著自己飛過來,下一瞬只覺額頭一疼,而后“當啷”一聲,便見一塊手掌大小的木牌落在地上,上面還沾染著絲絲血跡。
他有些愣神的抬頭向額頭上一摸,愣神的望著手中刺眼的血色,呆愣了幾秒才意識到他的頭被砸破流出了血,剛想驚聲尖叫便被眼疾手快的錦衣衛上前,直接捂住了他的嘴,只能發出嗚嗚之聲,待他回過神來不再掙扎,錦衣衛才緩緩松開。
濟南知府望著坐在上首李顯穆冰冷至極的眼神,竟然不敢問一句為什麼打他。
而后在眾人震驚的目光中,完全不該出現在這里的醫師竟然突然出現,并且上前為濟南知府敷藥包扎,就好像……
就好像早就知道會有這一幕一樣。
被打的濟南知府不敢說話,其馀人更是不敢說話,生怕下一個被打的人就是自己,氣氛愈發壓抑,空氣已經徹底凝結在一起,就連呼吸都有些困難起來。
良久,李顯穆微微閉上了眼睛,淡淡問道:“知道本官為什麼打你嗎?”
濟南知府囁喏著道:“回撫臺話,下官…下官不知。”
“你說這些百姓為什麼要造反?不做朝廷的順民,而要做反賊?”
濟南知府很自然的說出了幾千年來的定義:“自然是因為不曾讀過圣賢書,不明白什麼叫做禮義廉恥,于是便做下這等無恥之事。”
在大明朝有句很有名的話,叫做“不做安安餓殍,尤效奮臂螳螂”,這句話讀書人到底說過沒有,不清楚,但他們心中一定是這麼想的。
在理學中還有一句更著名的話,叫做“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這句話自然是對女人說過,但卻能從中體會出理學對節義的概念。
所以李顯穆并不意外濟南知府會說出這番話,他只是又淡淡的問了一句,“那你覺得當初先帝為什麼要造反呢?那你覺得當今圣上又為何不在燕地安然等著建庶人殺呢?”
濟南知府瞬間卡住了殼,臉色幾乎轉眼蒼白起來,汗滴落下來,流在眼中卻不敢抬手去擦拭。
有些話過去能說,可唯獨不能在現在的大明朝說。
因為大明朝開國皇帝是從乞丐走到皇帝,是從洶涌的元末義軍中崛起,在李忠文公活著的時候,就對大明的建立有了明確的定義。
當今圣上以靖難起家,以誅獨夫為名登上皇帝位。
“自古以來能從布衣走到天下之主的,唯有我大明太祖高皇帝和漢高帝劉邦,若是能好好活著,誰又會選擇造反這條不歸路呢?”
李顯穆依舊平靜的說著,可誰都能聽到他聲音底的慍怒之色,“本官相信民間必然有白蓮教這種一直想要造反的禍亂之賊。
可更多的普通百姓,難道不是因為你們這些貪官污吏,而不得不——”
李顯穆的聲音陡然從平靜轉為厲色,“官逼民反的嗎?”
官!逼!民!反!
四個字震的滿堂寂靜,鴉雀無聲!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