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顯穆臉上滿是痛恨,于殿上慨然道:
“主辱臣死、主憂臣辱!
他讓陛下失了顏面,讓大明失了顏面,讓陛下受辱,臣就要用他的命來告訴所有人,這是大明,衍圣公也不能越過去。
圣人后裔的身份不是他的保護傘,而是沉甸甸的責任,若是不能守住這份責任,就該去死!”
“你……”朱棣啞口無言,心中又氣又喜,喜的是李顯穆一片忠心為國,而且說話做事都為他所想,氣的是明明那么聰明的一個人,有時候就是太軸了,不懂得靈活變動底線。
簡直和他父親李祺一個模子里面刻出來的。
可朱棣也不得不承認,他最喜歡的就是李祺和李顯穆這種有所為、有所不為,無論身處何地,都始終恪守底線,一步也不逾越的性格。
“你現在長大了,越發的有主意,你母親都勸不了你,那朕更是說不過你,前些時日你母親入宮來,求朕幫一幫你。”朱棣在殿上急的轉著圈踱步,“朕和她說,你是朕最親的外甥,朕拿你當兒子看待,定然不會做事不管。
可現在朕怎么管
你說吧,這件事怎么辦,外朝那些大臣還有無數人都對你喊打喊殺。
從衍圣公之死傳到京城后,每日上朝都是這件事,各衙門都快要停擺了,朕是壓也壓不住。
這次從山東回來升職是不要想了,現在的職位怕是也保不住,最多留你一條命。
實在不行,你就給朕滾到交趾……還是去四川吧,去避避風頭。
等時機合適,朕再讓你起復。”
李顯穆明白朱棣這番話的意思就是要庇護他到底了。
可就算是皇帝也不可能真的頂著滿朝大臣的意志去做事,尤其這件事本來就站不住腳,若是真的頂不住,就準備把李顯穆流放到四川。
雖說是流放,可四川是天府之國,數得著的好地方,在那里游山玩水也不錯,只要人沒事,日后再起復即可。
頗有幾分當初先帝流放父親和母親到與南京一江之隔的江浦的味道。
李顯穆卻覺得形勢并沒有嚴重到那等地步。
當初放棄衍圣公的時候,他就想過很多事,其實他有很多辦法,讓衍圣公死的神不知鬼不覺,甚至可以將鍋甩出去,讓衍圣公死于亂兵之中。
可那樣衍圣公甚至還能有一個壯烈的名聲。
李顯穆不愿意!
他想要的不是干掉一個品德敗壞的衍圣公,而是想撼動衍圣公制度和如今的儒門,不把這件事鬧大,如何能有現在的這般風暴。
為了這個目的,他甚至不惜以身入局。
反正在這場戰爭中,他立于不敗之地,大不了就是把官職一丟,但事后,那些認同他觀念的人,必然圍繞在他身邊。
“陛下,兩日后就是大朝會,臣會在朝上陳情,無論有何狂風驟雨,臣都一力擔之。”李顯穆肅然道:“他們對臣喊打喊殺,臣也正好對他們很不滿。
對如今的儒門相當不滿。
在臣看來,這件事本就不是一件值得討論的問題,臣沒錯,那有錯的自然便是他們。
誰對誰錯,自有公理判斷,不是他們強詞奪理就能說盡的。”
朱棣又開始了踱步,望著李顯穆自信的臉龐,良久才緩緩道:“那就如此辦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