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剝離道統
朱棣從皇位上站起,殿中氛圍更是一肅,他負手一步步從上走下,此時奉天殿中,左右文武朝臣各自列著,默然垂首,大殿中央李顯穆以及一眾上奏的大臣,紛然為皇帝讓開通路。
他沒說話,經過殿中群臣,一路走到了奉天殿的門檻前,門口的八個守門太監已經屈膝跪在門前,殿中群臣視線皆隨著皇帝而轉。
朱棣從門前望向遠處高飛的檐牙,附在屋檐上的琉璃瓦印著金黃,有微風拂面而來,撫弄著鬢角的發絲,卷動衣角。
永樂十七年,盛夏,縱然是北方,可卷來的風也該是熱的。
但無論皇帝、武將、文官、宦官,皆從心底覺出一股透心的寒意,唯有李顯穆面上從容,唯有心學黨人,不見森寒,唯有興奮和激動。
若非身處大朝會上,他們簡直要鼓掌歡呼起來。
為李顯穆而慶賀!
什么叫做一言出而萬籟俱靜,往昔不曾見,今日可算是親眼所見,當真微風八面。
李顯穆好以整暇的整理著儀容,順便望著皇帝的背影,他、所有人,都知道皇帝在猶豫、思考什么。
方才李顯穆所說的有關于衍圣公的東西,觸及了靈魂深處,讓皇帝開始反思現在這樣極度推崇衍圣公,到底是對是錯。
不對,更準確的說,皇帝已經知道不對,但卻陷入了兩難之境。
若是就此廢除衍圣公制度,朝廷尊儒、尊孔的國策就必然動搖,那不用等到王朝將要滅亡時出現動搖,現在天下就會板蕩,甚至就連李顯穆本人都會反對,因為李顯穆也是個儒生。
但若是依舊延續如今的舊制,朱棣心中又深深不滿,畢竟明知有大問題,卻依舊施行,豈不是貽笑大方。
殿中大臣此時卻沒人敢開口,因為李顯穆方才的誅心之言,已經將他們所有的后路都堵上了。
他們自然是不能像李顯穆那樣堂而皇之的攻擊衍圣公制度,甚至鬧出這么大的政治事件。
但他們同樣不能繼續維護衍圣公制度,否則李顯穆方才所說的那兩句話——
“在你們心中,儒門道統比我大明更加重要”。
“將儒門道統放在衍圣公身上,而天下讀書人又唯衍圣公景從,若尊儒就是正統,如同蒙元一般,等到衍圣公一降,天下讀書人投降起來,豈非便沒有心理壓力了”
這兩句殺傷力極強的話就會成為他們身上的標簽,不管他們怎么想,雖然他們的確覺得道統比大明重要的多,可這種事,能想卻不能說,
這是嚴肅的政治立場問題!
也只有李顯穆這種瘋子,才會挑破這種上不了臺面的東西。
或者說……
那些人目光復雜的望向李顯穆,李顯穆從小就以天才而聞名當世,這可是十二歲就中了狀元,橫壓三百州士子的超級天才,他怎么可能不知道什么話該說,什么話不該說,他就是故意的。
怕是在李顯穆心中,儒門道統遠不如大明,他對大明的忠誠當真是天地可鑒、日月可證。
而至誠之人,是無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