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大論諸先賢
五品以上官員才能發言,那整個奉天殿前都沒有多少官員能出聲了。
李顯穆先向皇帝行禮謝恩,而后轉身向諸臣。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他身上,有激動、有厭惡、有漠然、有復雜、有好奇,各不相同。
最后這些眼神紛然化作了羨慕和嫉妒。
能在此時此刻首作發言,如何能不讓人艷羨,傳遍天下時、記載史冊時,這份特殊必然引人注目。
二十七歲,二品大員,列於次九卿之位,甚至馬上就要登入九卿,面如冠玉,風流俊逸,出身高貴,深受圣眷,秋風獵獵,揚起他的衣擺。
“陛下命我首作言,我不敢信口,還請諸位靜聽。”
李顯穆左手持笏板輕拍右手,作沉思狀,“文廟之事,由我向陛下進言,以有今日之局面,其根由是為了壓一壓文人儒士中,只重道統,不重社稷的不正之風。
但我想說,我們今日所選的畢竟是文廟人選,而不是歷代功臣廟人選、歷代忠烈廟人選。
有些人自然忠誠昭昭如日月,可卻是不學儒門經典的武將,如此便不能列在其中。
還請諸位謹記這一點。”
這番話得到了眾人認同,這也是文廟和武廟最大的不同,這兩座廟的全稱是文宣王廟和武成王廟,不是文臣廟和武將廟。
但尷尬的地方在於,武廟真的變成了武將廟,而文廟卻是一座儒廟。
所以越對比越不對勁,武廟里面都是真神,文廟里面則一堆濫竽充數的三無。
“文廟四圣十哲,以孔子開闢以后,開創大道的為第一,未曾開創大道而能夠三不朽的為第二,其余為第三,諸位可認可我此言嗎”
李顯穆環視眾人,有人振聲問道:“敢問守正公,何謂開創大道”
“孟子!”李顯穆毫不猶豫,“孔子鑄造了儒門的魂,孟子鍛造了儒門的氣,『義』之一字,從孟子后,深入骨髓,甚至遍及了天下所有人心中。”
“敢再問守正公,太史公作傳,諸子排名,獨以孟子、荀卿相提並論,及慎子、公孫子、尸子、墨子之屬,僅附見於孟、荀之下,蓋自周末歷秦、漢以來,孟、荀並稱久矣。
荀子又當列在何處”
此言一出,人群便響起一陣議論紛紛,荀子在先秦、秦、漢時期都很有名,在聲望上和孟子並駕齊驅,但是漢儒崩潰,荀子地位一落千丈,而孟子則越來越高,尤其是從唐朝開始,韓愈大肆推崇孟子,其后宋儒接力,一步步將孟子推崇到亞圣的地位。
“荀子之道,博大精深,其人自是儒門大才,然有二弟子,李斯、韓非,俱為法家,可知其道偏頗,失卻中正之理,立言不足以和孟子並列,又無殉國效死之德,無執掌中樞之功,可列入七十二賢,不可為十哲。”
李顯穆毫不猶豫的講出自己的看法,讀書人很多人都讀過荀子著作的經典,誰都知道他的確厲害,在儒門中是一等一的,但現在所有人學的都是四書五經。
四書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