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草原,暴雨說來就來。
上午還是萬里無云,午后不久,濃重的烏云便如天崩般壓頂而來,直到蔓延至無窮遠處的山頂,吞噬了最后一縷天光。
草原被籠罩在一片令人窒息的昏黑之中。
明軍營中修建了各處拒馬,防備可能會有的敵襲,各個將領都守在營中,以防在這種惡劣天氣下,出現可能有的炸營。
李顯穆從自己帳中走出,往皇帝大帳而去,進入六月以來,軍中糧草已經漸漸不足。
“今日這場暴雨一下,怕是就要回京了。”李顯穆暗自想著,“若是回到京中再駕崩,那倒是簡單了。”
突然一道慘白的閃電撕裂天際,如同神明震怒,亦入燈火照亮四野,那些在狂風中劇烈搖擺的野草,顯在眼前。
當李顯穆走進皇帝大帳后。
轟隆!
嘩啦啦!
震耳欲聾的驚雷隨之炸響,仿佛就在頭頂翻滾,暴雨以傾覆天河之勢轟然砸下。
“都到齊了,那朕也不廢話了,北征以來,我軍已經搜尋了近一千五百里的范圍,不見阿魯臺的蹤影,他怕是已經遠遁到白山黑水。”
白山黑水。
那不是大明的勢力范圍,朱棣也不可能帶著這么多人去那里追亡逐北冒險。
“陛下是想要撤軍了?”
“沒錯,糧草已經不足以再支撐遠征,本來想再尋找幾日,可今日這場雨下完后,草原上就不適宜行軍了,朕打算直接撤軍。”
朱棣語氣中帶著深深不甘,在他生命的最后,他終究是沒能有一場酣暢淋漓的戰斗,他終究要回到京中,而后死在深宮之中。
群臣自然不會反對,他們來這里就不是建功立業的,誰都知道阿魯臺肯定不會出現找死。
“此時大軍距離長城有兩千里,草原人隨時可能出現,聽從朕的軍令,按部就班撤退。”
撤軍是個技術活,比進軍還難。
帳中響起皇帝的聲音,天地間則響著雨水的嘩啦聲,不時有風掀起帳篷,灑進些雨水來。
透過敞開的縫隙,能看到外間的雨勢愈發的大,草原蔥綠的地面,來不及吸收的雨水,夾雜著泥土,竟然匯成渾濁的激流。
風聲、雨聲、皇帝聲,聲聲入耳,交織在一起,宛如一支激昂的樂曲。
李顯穆耳中接受著皇帝的言語,思緒卻早已飛到了爪哇國,他望著接天連地的雨幕,在思索如何才能有效的解除草原的威脅。
這個問題他和父親討論過很多次,歷史上各個王朝都付出過努力,但都不算成功,到他父親去世前,也沒有商量出一個適合大明的辦法。
后世治理最成功的是滿清,但滿清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其出身塞外,本身是小族臨大國,統治大國力量不足,于是能夠引入蒙古貴族,組建滿蒙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