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文臣武將,則伏在地上,表達出了絕對的臣服,朱高熾終于再次展現出了往日和煦的笑容。
楊榮和張輔一左一右攙扶著他胖胖的身軀,朱高熾手扶著腰帶,坐上了皇位,而后朗聲道:“諸卿平身!”
群臣這才從地上各自起身,絕大多數人臉上都是迎來新時代的感慨。
漢王次子卻臉色蒼白,他完全不知道軍中所發生的事情,為什么皇爺爺去世,父親竟然好像什么都不知道一樣!
“大行皇帝新喪,普天之下,莫不悲痛,王城!”
“臣在!”
禮部尚書王城從列中走出,他雖然不是太子黨,但對太子上位他還算是高興,至少比漢王強得多。
“大行皇帝靈柩如今尚未返回,但一應事務要先做,你主管禮部,拿個章程出來。”
“遵命!”
“刑部、大理寺。”
刑部尚書、大理寺卿從列中走出。
“大行皇帝駕崩,當大赦天下,你二人商議,十惡不赦之罪不赦,其余人安排下去。”
“遵命。”
朱高熾又對其余諸事一一安排下去。
隨著他的安排,殿中的驚慌之色已經全部消失。
這并不是朱高熾的安排又多高明,而是這些舉動證明著朝廷依舊在按照往日秩序運轉,只是換了一個皇帝而已。
對朱高熾而言,這是一種服從性測試,當鄭歡等大臣接受了他的命令,權力的來源就發生了變化,從朱棣轉移到了朱高熾身上。
受命于誰,則效忠于誰,這就是政治上的規則!
新皇的聲音響徹奉天殿上,無人敢做異聲,就算是漢王之子,也俯首帖耳,所有人在滾滾洪流之中,或主動,或被動,被裹挾著,走向了大明的新時代!
在那些常規事情安排結束到,朱高熾終于開口觸及了,朝廷當前核心問題:“兵部尚書不在,兵部左侍郎以及禮部尚書出一個章程,報到內閣大學士楊士奇處,迎接大軍凱旋的規格,還有對將士們的賞賜,以及派人到軍中告知新皇登基的消息。”
殿中群臣心中一顫,如今在外的大軍有十萬眾,其中有朝廷最精銳的三大營,一旦兵變,必是一場苦戰,甚至未必不會重現大行皇帝靖難時踏破南京之舊事。
最讓人不安的是,一直對皇位虎視眈眈的漢王,就在軍中!
今日的一切,無論是楊榮回京,亦或者英國公扶太子登基,不都是為了應對漢王的威脅嗎?
殿外有鴻鵠高飛。
湛湛青天大日,有白云流散。
————
永樂二十四年,帝崩于榆木川,時漢王窺神器,顯穆憂之,遂掩帝崩之事,而坐鎮軍中以固大局,陰使內閣學士楊榮歸京邸定大事,英國公張輔披堅持銳入宮,仁宗遂登極于奉天殿。——《明史·李顯穆傳》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