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在英國公的統攝下,再沒有掀起任何波瀾,即便是漢王心中再不甘心,也沒有做什么小動作。
大勢已去。
這就是橫亙在所有人心中的一個念頭,從正統、政治、軍事,漢王一個都不占優,還拿什么去爭?
大軍回京后,士卒各自歸營,衛所兵回到各個衛所之中,將軍們都紛紛回到了各自衙門之中,短短兩天,北征大軍煙消云散。
一直橫在大明上空的那一朵陰云,也仿佛在瞬間散去,天高云淡,讓人心頭唯有快意。
大行皇帝的遺體回來后,喪禮終于可以開始運轉,準備了許久的禮部按部就班開始布置。
一眾重臣則入殿商議身后事,廟號和謚號,沒什么可討論的,大行皇帝生前最推崇唐太宗文皇帝李世民,太宗又有正式繼承的意思,于是自然便定下太宗文皇帝!
這個在開國之君外,基本上最上等的廟號和謚號。
永樂二十四年八月初三,盛大的登基典禮在皇宮中進行,朱高熾正式登基,于次年改元洪熙。
立太子妃張氏為皇后,太孫朱瞻基為太子。
在朱棣遺體回京的時候,朱高熾就已經接連下了許多命令。
當初那些在奪嫡之爭中被下獄的太子黨,全部釋放,官復原職,這些人之中,比較慘的,甚至坐了十幾年牢。
還有包括那些被貶斥到蠻荒之地的,諸如被貶斥到交趾的解縉,也都召回京城。
一朝天子一朝臣!
當真是展現的淋漓盡致,隨著太子登基,當初那些東宮潛邸的官員,都是朝堂之上的新貴。
最讓人艷羨的便是內閣閣臣,內閣大學士楊溥在監獄中困頓十年,出獄后官復原職為正五品學士,僅僅半個月時間,就升任正四品翰林學士,且多次被召進宮中,誰都知道,這絕不是他仕途的終點。
其余內閣閣臣,諸如楊士奇、楊榮、金幼孜等,皆在短短一個月時間之中高升四品、從三品,只是依舊在內閣行事而已。
在永樂朝愈發權重的內閣,地位有了顯著的提高。
英國公張輔進封太師,加祿米五百石,聲望愈隆。
朝野皆望向了李顯穆,想知道李顯穆會得到什么官職,要知道如今的李顯穆已經是兵部尚書了。
華蓋殿中。
朱高熾和李顯穆相對而坐,略憂愁道:“顯穆,如今六部尚書、侍郎的人選都已然齊全,我希望能夠給士奇、子榮等閣臣升官,卻不知該如何去辦。”
李顯穆眼中閃過一道精光,“陛下對內閣這個機構如何看待?”
朱高熾沉吟道:“協調六部、輔佐君王,實在是大明不可或缺的機構,若是沒有內閣,大明皇帝縱然是疲累至極,也管不好天下之事,必然生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