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宋朝包括親王在內的爵位不世襲,而是降等承襲,嫡長降到國公為止,其余各脈最后則和普通平民無異。
通過降爵制,宋朝實現了宗室力量的自然消解,遠支宗室即便有顯赫的祖先,到了后來也只能淪為平民。
這就是為何宋孝宗的父親只是個縣丞,而宋理宗的父親更是普通百姓。
但宋朝又保留了少量世襲王爵,比如英宗賜給太祖一脈的安定郡王,清朝的鐵帽子王制度就是從這里學來的。
這一條同樣和大明相悖,太祖皇帝定下的就是世襲制度,而且這一條是不能改的,就算是李顯穆也不敢提。
因為大明世襲是政治正確,世襲的何止諸王?
諸位國公、侯伯、數不清的指揮使、指揮同知、指揮僉事、千戶、百戶、小旗等等,大明就是一個從上到下的世襲王朝,就連民族英雄戚繼光能當官,都是因為他家祖祖輩輩都是登州衛指揮僉事!
可以說除了科舉出來的文官是憑自己的本事當官,其他人都是靠老子、靠爹、靠祖宗。
這就是為什么明朝文官拽的很,因為放在現代,他們都是各省前幾名的天之驕子,而武官勛貴都是一群學渣和關系戶。
這樣的大明,如果廢了諸王的世襲之位,那其他人怎么辦?
一旦開了廢除世襲的這個頭,那一切可就控制不住了,沒人敢碰這件事,就算是皇帝也不敢,別看他高居皇帝位之上,但廢除世襲得罪的是所有人,包括保護他安全的禁軍!
那漢朝呢?
漢朝制度相對來說比較折中,王位嫡長世襲,其余后代則逐漸遞減。
一想到前朝的宗室制度,朱高熾臉都有點綠了,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怎么大明的宗室制度這么奇葩。
皇族子孫享有特權,不受普通法律約束,不歸當地官府管制,諸王的府第、服飾和軍騎,下天子一等,爵位世襲罔替,公侯大臣見了都要“伏而拜謁”,無需交稅,甚至可以在地方收稅、魚課、鹽店。
“嘭!”
朱高熾實在沒忍住直接拍了桌子,反應過來才發覺手有點麻,他扯了扯嘴角,沉聲道:“明達,前朝繁多,該當如何,你盡快說來。”
李顯穆沉聲道:“臣所思,想要讓國家不受此拖累,唯有開源節流。
先談節流之說,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親王、郡王、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五代足矣,至于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可以直接取消,只編為閑散宗室,記錄在宗譜即可。”
就這一招,未來就能把宗室俸祿的大頭砍掉,而且如今大明才第三代,即便是最能生的親王府,也還沒生出奉國將軍來,更何況是再往下的爵位。
這樣阻力就會很小,朱高熾也明白,這項制度如果要實行的話,現在就是最好的時間,再往后拖,等到大明宗室真的生出鎮國中尉,那就不好收場了。
李顯穆卻不停,接著說道:“方才所言將朝廷歲入的一部分作為宗室開支,臣以為不妥,應當設置一個最高限,若宗室俸祿超過則分別減少。”
“可還有?”朱高熾覺得還得是李顯穆最懂自己,提出的建議也最有可行性。
“太祖皇帝先前不讓宗室子孫為業,臣以為時移勢遷,如今看來,已經不太妥當。
宋朝允許宗室參加科舉,只是不能領兵、且不能擔任宰相,我朝就算不允許近支宗室參與科舉,但若宗室真的貧苦,總該讓他們去討生活,諸如行商、農耕、做手藝,否則這些人活不下去,丟的豈不是皇室的臉面。”
現在的宗室自然沒有這種煩惱,但眾人都不是傻子,劉備織鞋販履,唐宋時期貧苦的宗室多了去了,大明若是傳承超過兩百年,這都是必然的事。
尤其是如今的宗室新政,可能一百年都用不到,就會有底層宗室領不到足以支撐生活的俸祿了。
朱高熾沉吟著,良久才道:“明達你說的有理,奉國將軍以下的遠支宗室,和大宗皇室血脈微薄,再以宗室束縛著不合理,讓他們有謀生之路是應當的。
你所稟的其余諸項,朕也覺得合適,諸卿愛卿覺得呢?”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