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明朝文官的脾性,廢后這種事沒鬧出群臣跪諫宮門的大事,那就說明他們根本不想管。
畢竟后來文官們為了英宗的錢皇后,能被封為太后以及和皇帝合葬,數次和皇帝以及皇帝生母對抗。
李顯穆雖然沒有和胡善祥以及孫若微說過話,但對這其中內情還是清楚的。
所以當初朱高熾賜給太子側妃太子妃冠服,他也沒阻攔,卻沒想到今日皇帝會因為這件事而詢問他。
“陛下想怎么做,直接廢掉太子妃嗎?”
朱高熾是皇帝、又是胡善祥的公公,無論從君臣還是孝道,廢掉太子妃都輕輕松松,廢掉太子妃的阻力可比廢后簡單太多了。
甚至朱高熾隨便一句不孝就能讓胡善祥當場自殺,這就是君父!
朱瞻基聞言頓時意動,有些期待的望向朱高熾。
李顯穆面上沒有什么特別的表情。
他又不是宮廷秘史的主角,也不是那些歷史的主角,和這個公主,那個皇后、皇妃熟的不得了。
他是正經的大臣!
如今皇帝、太子宮中的女人,他也就對張皇后、張貴妃稍微熟悉一點。
張皇后在永樂年間接觸稍微多一點,張貴妃則是他妻妹、小姨子,張婉經常進宮,回來時會說一些。
至于借助后宮來影響皇帝,那就更不可能了。
那么做豈不是增強后宮對前朝的影響力?
他是極度反對后宮婦人干政的,原因很簡單,滿朝文武,甚至隨便從士林里面拉一個舉人出來,都勝過后宮婦人才華十倍。
一群讀女誡的怎么和讀圣人經典的比治國?
朱高熾被李顯穆一句話直接問住了,而后連忙擺了擺手,“那倒是不至于,雖然胡氏和漢王不干不凈,但太子妃也算是賢惠,沒犯什么錯,總不至于直接廢掉。”
這下李顯穆也皺起了眉頭,他覺得以絕后患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直接廢掉,很多時候,就是因為瞻前顧后,擔心這個、擔心那個,結果沉沒成本越來越大。
現在僅僅是太子妃的時候不廢掉,李顯穆望向朱瞻基,到時候成了皇后再廢后,那可就麻煩了。
李顯穆認為這是非常有可能的,朱瞻基比朱高熾做事更激烈,考慮的也更少。
但太子不愿意,李顯穆也不打算硬勸。
他也有些私心,廢兒媳婦這件事,總歸是對名聲不好,他和皇帝關系最好,皇帝又命不久矣,他自然不愿意讓皇帝白白承受這種名聲。
還是將這件事留給朱瞻基去解決。
但這樣的話,太孫妃這件事就不好處理了,即便是李顯穆,一時也想不到什么好的辦法。
畢竟胡氏和漢王間的聯系不足為外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