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顯穆前腳剛出宮門,后腳便有一道旨意自禁中飛出:皇帝偶染微恙,需靜攝數日,一應朝會、經筵、奏對悉行停罷。
舉朝皆知皇帝身體一向不好,是以他抱恙不出,并未在朝野間引出多少疑慮。
唯一讓六部頗有微詞的便是內閣成為了內外溝通的渠道,讓他們覺得職權被侵奪。
畢竟自洪武朝廢相后,皇帝直達六部便是祖制。
但從永樂朝后期,權勢就不斷上升的內閣,更不是吃素的。
如今內閣六個人,全都掛著尚書職銜,是真正的朝廷大員。
洪熙元年以來,因為皇帝信任內閣大學士,六部在各方面都隱隱被內閣壓制,如今既然不是直接凌駕,而是皇帝生病期間的臨時制度,琢磨了一下,他們便忍了。
打壓部權、抬升閣權。
這是李顯穆的目標,達成這個目標,是一個很漫長的事情。
因為權力實際上是在人心的約定俗成之中的。
只有大多數人都認為你這個位置該有這個權力的時候,你才真的有這個權力。
土木堡之變后,五軍都督府的職責并沒有被削奪,兵部的職權也沒有擴大,但實際權力卻轉移到了兵部,這就是形勢發生了變化。
如今在官場人心中,閣臣并不比尚書權勢更大。
在世人心中,李顯穆等人更多是因為皇帝的信任而掌握權力。
譬如同為閣臣的黃淮、金幼孜二人就明顯沒有三楊以及李顯穆這樣的權勢。
外朝依舊是承平之狀,內廷之中卻早已是一片湊云慘淡。
因為皇帝一直都沒有醒過來,每日只靠著流食、人參來維持生命,但還是肉眼可見的憔悴下來。
……
午后的陽光像被濾過一層舊紗,灰白地鋪在丹墀上,李顯穆拾階而上,袍角拂過玉階邊新冒出的青苔,進殿后向太子朱瞻基行禮,目光卻不由自主的往偏殿看去。
朱瞻基眼神一暗,低聲道:“依舊沒有醒來的意思。”
殿中眾人皆是目光一暗。
皇帝昏迷了已經七日,卻依舊沒有醒來的跡象,縱然是一直樂觀的李顯穆也早就沉下了心,懷疑皇帝可能真的要提前去世了。
突然有宮人奔進華蓋殿中,欣然驚聲道:“太子殿下,——陛下醒了!”
殿中眾人嘩啦啦的各自起身,驚喜充斥在每個人臉上,李顯穆更是直接一把抓住內侍的肩膀,大聲問道:“你說陛下醒來了?”
“是…是的。”
朱瞻基也走下來,和李顯穆對視一眼,沒有絲毫猶豫的就往偏殿而去,一眾閣臣紛紛跟上,一起奔向偏殿寢宮。
偏殿寢宮幽暗,一走進寢宮中,便聞到了濃濃的藥味,像有形的潮水撲在臉上。
李顯穆望向四方,但見窗欞緊閉,紋風不透,只余幾縷焦灼的日影從罅隙里擠進來,落在地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