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票擬!
一旦內閣有了票擬的權力,那就算是半個宰相機構。
內外諸省但凡是奏折,由通政司先送入內閣,由內閣學士給出處理意見,而后再交給皇帝,皇帝認為合適則畫一個圓圈。
而在實際的執行中,內閣大學士有的是辦法讓皇帝同意他們的建議。
比如經典的上中下三策,下策是那種一看就缺陷很大的,上策是那種看起來很美好,但實際上根本就做不到的,而中策才是謀士真正想要讓主公采納的。
在實際上的執行中,文官對體系以及習慣的豐富經驗,會讓君主總是走向他們想要的方向。
那君主違逆他們的意思就一定會變好嗎?
并不是!
文官集團最大的特性就是穩定,他們并不希望改變太多,而是維持當前情況。
所以一旦君主違逆他們的意思,那就只有兩個結果,要么整個國家迅速向前,要么整個國家急速敗落!
票擬的實行必然讓內閣權力大大提高,內閣大學士得到了半決策的權力。
當然,皇帝能同意這項建議,依舊是因為內閣沒有執行機構,導致內閣的權力必然會被制約。
李顯穆明白這一點,但他依舊要執行,宰相制度的廢除很簡單,但宰相制度的恢復卻不簡單,只有慢慢來,讓一項項政策成為慣例,最終依靠習慣的力量來形成一種巨大的權力。
現在的李顯穆之所以為人所敬畏。
就是因為,他既是實職兵部尚書,又是內閣首輔,在兵部權責這一塊,他已經獲得了比票擬更加強大的權力,既有執行權,又有建議權,基本上可以為所欲為。
世人也基本上看明白了,若是內閣首輔由吏部尚書兼任,那權力和宰相也差不多。
心中思量著這些東西,二人已經到了夏原吉的府邸上。
夏原吉深受朱棣的寵信,各項賞賜都非常多,所以他是不需要依靠工作來生活的,府邸也算是相當的豪華。
入府后,李顯穆隨著夏原吉入了廳堂,下人上了茶后,李顯穆望向了夏原吉。
夏原吉先是深深嘆了口氣,而后面色上帶上了幾絲凝重,“守正公,我從來沒想過真的和你有什么爭斗,對于心學和理學也并無偏見。”
李顯穆眉頭一挑,對夏原吉這番話不可置否,夏原吉或許本心不是這樣想的,但人在這個世界上,總是身不由己。
不過既然他這么說了,李顯穆微微笑道:“夏公乃是國之干才,大明的財政大管家,永樂朝的治世,離不開夏公的貢獻,這是我們都知道的。”
夏原吉似乎猜到了李顯穆在想什么,緊接著又說道:“無論我們到底有什么政見相區別,但歸根結底,我們都是讀過圣賢書的,可現在陛下想要抬舉宦官!”
李顯穆眼底的漫不經心,陡然閃過一道銳利的光,緩緩坐直了身子,目光熠熠的望向夏原吉。
“夏公何意?”
夏原吉緊緊盯著李顯穆,沉聲道:“秦朝的滅亡難道不是因為趙高嗎?東漢末年的黨錮之禍,多少持身以正的士大夫被連累?唐朝隨意廢立皇帝的宦官,毀掉了唐朝多少次中興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