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賈元春可能賢惠的不得了,心里沒想過找秦可卿的麻煩。
但賈家跟著嫁過來的丫鬟、婆子和管事,百分百會有這種想法。
李景孝心里也明白,賈元春不可能真的毫無攀比之心。
定然是會和秦可卿別苗頭的。
所以利用輿論來壓一壓賈家,對李景孝也算是防范于未然。
這事也不可避免的傳到了,太上皇和皇帝的耳朵里。
太上皇聽完就笑了起來,他對賈家第三代、第四代其實是失望的。
但又不得不保住賈家,做給其他勛貴看。
否則人心散了,隊伍就不好帶了,也就沒人聽他的。
那就真和李淵一樣,混吃等死。
至于皇帝,這時候的他,也不是非要廢了賈家。
畢竟賈家男人里,就沒一個有出息的。
說一家子的廢物、蛀蟲都不為過。
要打壓,也是先打壓那些掌握了實權,兵權,一心只聽太上皇的勛貴和文臣。
但要是有勛貴,甚至四王八公十二侯的勛貴里,有人頑固的要和皇帝作對。
那對皇帝來說,賈家反倒成了殺雞儆猴的軟柿子。
至少打壓賈家,比打壓四王,也就是東平郡王、西寧郡王、南安郡王、北靜郡王會容易多了。
賈史王薛四家一體的問題,薛家根本不用考慮。
破落的只剩下有點錢了,別說在皇帝眼里,就連王夫人,都拿薛當錢袋子。
史家二侯,其實也沒實權。
賈家只是祖上榮光大,但真想對付賈家,理由多的是。
也就王子騰現在還算有點出息,但對比朝廷里的大員,王子騰根本不夠看。
或許這也是四王為什么,只要賈家有什么事,都會主動送禮上門。
把賈家當成給他們遮風擋雨,和試探皇帝態度的工具。
皇帝利用賈家去警告其他實權勛貴,也避免了和勛貴階層直接對上。
當然,這是李景孝自己猜測的,賈家自身,作死的時候也很多。
但賈家被抄家之前,北靜郡王,東平郡王主動去山海關巡邊,也側面證明了,兩個異姓王的妥協。
賈家那時候已經被拋棄了。
抄家之后,賈蘭還能讀書科舉,并且做官。
同樣算是皇帝的妥協。
朝局和權力爭斗的復雜性可見一斑,賈家被炒的真實原因,絕對比這更復雜。
所以太上皇對賈家想嫁女兒給李景孝,是樂見其成的。
想了想后,叫來戴權。
“你去乾清宮,讓皇帝在李景祐和秦家姑娘成親時,賞那姑娘三品誥命的官身。
再讓皇后賞那姑娘點東西。”
戴權一愣,但這老太監到底是服侍太上皇幾十年的心腹。
行禮答應的同時,邊往外走邊想了一會,就明白了太上皇的意思。
一來這算是太上皇的妥協。
讓皇帝、皇后封賞秦可卿,等于施恩給李景孝,李景孝即便不感恩,今后也不會明著和皇帝作對。
二來嘛,皇帝肯定能聽出這里面的暗示,也就不會阻撓賈元春嫁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