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爹朱元璋的理由,就響亮和名正言順多了。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老朱不僅做到了,還奪回已經從中原王朝手里,失去了五百多年的燕云十六州。
所以老朱的歷史評價才會那么高。
而且爵位再高,手里沒兵權,也不可能造反。
所以在太上皇心里,與其給李景孝升官,還不如‘進爵’。
爵位雖好,但到底是‘位高而無實權’。
別說侯爵了,沒兵權的公爵,僅僅只是地位足夠高而已。
反倒是那些鎮守邊關的武將,還有親王、郡王什么的,才是最需要防備的人。
至于文官,明朝之后的封建王朝制度,早斷了文官造反的所有條件。
隆德帝想明白后,很是贊同的點點頭說道,“那就封景祐興安侯,世襲三代不降等?”
太上皇想了想,搖頭說道,“要給就大方點。”
隆德帝無奈嘆息一聲,但轉念一想,史鼎都是世襲忠靖侯,確實顯得吝嗇了些。
而且李景孝不是帶兵打仗獲得的大功。
即便爵位高,也和兵權無關,影響不到軍方。
這反而是加分項。
太上皇見自家小氣的兒子最后點頭,答應封李景孝世襲興安候,這才滿意的點點頭。
隨后就說道,“毅順郡王雖死,但罪過卻消除不了,奪郡王爵位,子孫后代發配崖州。”
對差點就讓大周文武全滅的罪魁禍首,隆德帝心里即便有不少的疑慮,覺得事情沒那么簡單。
嘴上卻答應的說道,“就按父皇的意思辦。”
說完,隆德帝張張嘴,想提起錦衣衛指揮使周伯益。
但話到嘴邊,還是咽了下去。
周伯益感染了蠱毒,即便最后沒造成任何負面影響,但光是冒冒失失的闖進宮里,罪過就不小。
繼續讓他坐著錦衣衛指揮使,就顯得不合適了。
即便是周伯益自己,應該也明白,自己能順利辭官,都是最好的結果了。
否則,御史們一定會成天找他的麻煩。
甚至弄死他的心都有。
但周伯益到底是隆德帝親自提拔的心腹,即便真要換掉他,隆德帝也覺得,這事沒必要和太上皇說。
太上皇左等右等,見皇帝就是不提周伯益。
不免皺眉的盯著皇帝看了好一會。
隆德帝心里的壓力,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大。
不止一次想過,要不還是放棄周伯益算了。
免得因為他這個已經沒了用處的手下,就和太上皇斗起來。
只是一想到自己這邊能用的人手本來就少,要是這些人再和自己離心離德,那就真是個傀儡皇帝了。
一咬牙,干脆閉上眼睛不說話。
換成以前的太上皇,肯定會罵皇帝一頓。
但修煉出真氣后,修道的心思越發的堅定起來。
自己大部分時間放在修煉上,那就必須有人管理這個國家。
所以太上皇權衡利弊,最后還是說了句,“讓周伯益自己上書身體不適,告老還鄉去。”
:<ahref="https://y"target="_blank">https://y</a>。手機版:<ahref="https://y"target="_blank">https://y</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