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遼東那邊的上萬韃靼人,果然是韃靼人的煙霧彈。
大周去年冬天得到消息后,就開始備戰的事,也確實很難瞞住韃靼人。
畢竟遼東那邊,開放的馬市最多。
那么多草原上的人來交易,遼東鎮加強了防御,想瞞都瞞不住。
所以韃靼人眼看繼續攻擊高麗,可能會被大周從側面攻擊。
沒了偷襲的機會,失敗的可能性大增。
又期望著金陽君真的能配合他們,這才一直拖著。
直到聯系不到金陽君了,干脆換第二套方案。
不去遼東,而是去大同、宣府一線。
若是這兩地的防御不強,準備不足,那就從劫掠變成強攻。
李景孝帶領的三千騎兵既然回來了,皇帝也顧不上讓李景孝休息,下旨讓他帶兵直接轉道去宣府。
李景孝卻不干了,自己這三千人,從遼東回京城的一路上雖然速度不算快,馬力消耗不大。
但薊州去宣府,也就是未來的張家口宣化區,又是五百多里路。
等抵達了宣府,人困馬乏,哪里還有戰斗力。
而且即便自己沒帶兵打仗的經驗,也知道不能讓韃靼人牽著鼻子走。
總不能今天聽說韃靼人在宣府,自己就帶人支援過去。
明天韃靼人要是跑去了大同,自己還帶人追過去吧?
只是片刻間,李景孝就想到了從薊州長城出關,一路北上,攻擊韃靼人的部落。
就不信一個個部落殺過去,在宣府和大同的韃靼人還待得住。
說不定還能順手牽羊大賺一筆。
而且俘獲的牛羊一部分當軍糧,一部運回薊州。
若是帶不走,那就全宰了。
而且李景孝很快想到自己可是有物品欄的,宰殺的牛羊可以全收進物品欄里。
那就連后勤補給都不需要。
那太監聽到這話,頓時大急,忙說道,“侯爺,陛下和內閣的旨意,是命您帶兵支援宣府。
您要是從薊州北上,后果您想過沒?”
李景孝見這太監語氣急切,卻還客氣,這話也是好意,自然不會和他吵起來。
想了想后,才說道,“公公,大軍連續行軍七八日。
即便要支援宣府,也得休整一夜,并且帶足所需糧草。
本侯的馬快,這便進京面見陛下。
你們則在這薊州城,協助準備糧草、馬匹、軍械,可好?”
那太監頓時不說話了,給李景孝點方便,他倒是能做到。
而且李景孝進京后,皇帝如何決定,也不是自己一個內侍能想到的。
不過,能在宮里混出名堂的太監,推卸責任的能力那是一等一。
求助的看向周延福,周延福卻理都不理這人。
拱手對李景孝說道,“侯爺,咱家去遼東宣旨,旨意是讓侯爺帶著兵馬回京。
既然又有旨意,咱家的差事也算完成了,得盡快回京復命。”
這話雖然沒明著說,想和李景孝一起回京,但意思其實已經很明顯了。
而且周延福沒反對李景孝,讓大軍在薊州休整和補給糧草、軍械,其實就是在幫他。
宣旨的太監和廠衛的人,聽完就不知所措起來。
換成其他人,鐵定沒這么客氣,但誰然面前這位,不僅是三千騎兵的統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