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李景孝知道,戰場上死亡的兵卒不僅怨氣重,容易化成厲鬼,將來說不定還會孕育出鬼王。
這種鬼王天然就敵視大周,一個不好,倒霉的還是大周。
而石德龍三兄弟,之前已經主持過十二次,所以算是得心應手。
更別說,有李景孝幫忙畫度魂符,效果比石德龍三人厲害多了。
大量的度魂符貼在京觀上,什么怨氣都會被打散,魂魄被超度。
最后,李景孝又在一塊巨石上,用長劍刻下幾十個字。
還特意注明,這是大軍的第十三場勝利。
看的石德龍三兄弟暗地里搖頭,實在不明白自家大人,為什么如此熱衷于鑄造京觀。
雖然算是勒石記功,但鑄造京觀的負面影響同樣不小。
千百年后,有人對他歌功頌德的同時,也必然會有人罵他殘暴。
但李景孝心里很清楚,有時候越是有人罵,名氣反而越大。
若是像大魔導師‘漢光武帝’劉秀一樣,明明功績不小,卻過于完美,后世知道他的人反而不多。
就連拍電視劇,都沒什么人愿意拿他當主角。
做完這些,李景孝才帶著二福等人和1600輕騎兵,追上早上就出發的主力。
李景孝騎著馬,停在一處山坡上,看著漫山遍野的幾萬頭牛羊,和足足兩萬六千多匹戰馬和四千匹馱馬。
心里不免有些自得。
出發時,只帶了一萬多匹馬,而且其中三千匹還是東拼西湊的駑馬。
可幾個月過去,馬匹的數量直接多出2萬匹。
牛羊加起來,少說也有七八萬頭。
要不是輔兵隊伍里,大部分人都是牧民,或者被韃靼人俘虜后,負責養馬放牧的奴隸。
想把超過十萬頭牛羊馬,順利帶回大周,肯定不會像現在這么容易。
好在草原上正是綠草遍地的時候。
李景孝親自帶著1600輕騎兵和2000女真騎兵,在大軍前面探路。
順帶著驅趕或者防備著,一路上遇到的兀良哈蒙古人的部落。
好在兀良哈蒙古人,雖然和韃靼人同屬一個種族,但相互之間的關系卻緊張的很。
韃靼人過去能成為草原最大勢力,自然免不了和兀良哈、瓦剌爭奪草場。
瓦剌人還被韃靼人驅趕到了草原西邊。
兀良哈則被趕到了東邊。
所以只要李景孝對這些兀良哈部落客氣點,很容易就獲得一個個部落的熱情招待。
要是遇到部落有好馬,干脆花錢,或者用牛羊和他們換。
比起京城馬市的價格,草原上的馬匹便宜了至少三四倍。
一匹上好的軍馬,在京城至少大幾十兩,甚至一百多兩銀子。
可在草原上,10兩、20兩就能買到。
普通的駑馬就更便宜,幾兩銀子就能買到。
四天后,大軍抵達了王忠大兒子王臺的地盤。
真說起來,王臺比他爹厲害多了。
當年也是帶著殘部逃走,但現在手下的騎兵至少四千。
李景孝不僅強逼王臺重新效忠他爹王忠,還給了王忠上千套韃靼人的鎧甲兵器。
用來加強王忠的實力。
免得只有2千騎兵的王忠,等自己走了,就會被他兒子王臺給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