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林如海在揚州掌握著鹽務,但鹽稅可不是進了他林家的庫房。
而且江南甄家雖然管著的織造,但暗地里在鹽務上做手腳最多的,就是這個甄家。
甄家一定程度上,不過是太上皇的錢袋子。
父子倆不僅在朝廷上暗斗,地方上也爭奪賦稅。
所以林如海在揚州處理鹽務的這些年,實際上功績并不多。
還和鹽商、還有鹽商背后的利益集團,鬧得有些水火不容了。
要不然原著里,也不會全家就剩下林黛玉一個孤女,其他全死在了揚州。
而且要不是林如海把林黛玉送去京城榮國府,林黛玉一個小姑娘,大概率也活不長。
但這一世,林如海活著,賈敏活著。
還知道了自己一家被人暗算,林如海不報復回去就怪了。
這大概也是皇帝調他回京城的原因之一。
再鬧下去,牽連出來的高官越來越多。
甚至涉及到朝堂上的重臣。
要是被人掀開其中的齷齪,出丑的可不僅僅只是鹽政背后的利益集團。
大概率還會涉及到皇家的丑聞。
李景孝想到這,不由笑著搖搖頭。
政治說白了就是妥協的藝術,不管是太上皇和皇帝,還是朝中的重臣,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有人掀桌子。
既然這樣,那就把林如海調走。
至于他想報仇,弄死當初對他家下手的那個人就是。
而且李景孝娶了賈元春,就成了賈敏的侄女婿。
林如海也就是李景孝的姑父。
一個世襲國公的分量,或許在諸多鹽商和鹽商背后的利益集團眼里。
雖有分量,卻不算太重要。
可掌握了兵權、錦衣衛左鎮撫司,又是知名的得道高人。
江南鹽商等利益集團,再想害林如海,就得面臨著李景孝這個權勢更大的敵人親自上場的局面。
既然打又不能打,也不能任由林如海在揚州。
那就想辦法把他趕走。
明升暗降的把戲,官場上常見的很。
而且調回京城任職,怎么看都是高升。
皇帝或許也擔心,林如海、賈敏夫妻倆要是在揚州再次被人投毒。
那底下人的人心就散了。
所以也順勢調林如海回京。
而且保住林如海的做法,李景孝這個興國公,肯定會越發堅定的站在皇帝那邊。
這比每年多十幾萬、幾十萬鹽稅更重要。
這么想的話,對所有人都是好事。
而且林黛玉回京,李景孝雖然基本上不可能娶她。
更不可能納她為妾。
但和小姑娘下下棋,賺些經驗還是沒問題的。
不過一想到鎖妖塔里,那頭野豬怪隨隨便便就是1.2萬點經驗。
李景孝頓時覺得,自己完全沒必要惦記一個,過完年才七歲的小姑娘了。
但想是這么想,李景孝心里對林黛玉,到底還是挺在意的。
對元春笑著說道:“稍后讓二福飛鴿傳書,讓金陵那邊的錦衣衛派人護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