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派人去高麗探查真實性,一邊快馬把求援信和使臣送去京城。
李景孝也被上門的夏守忠,拉著進了宮。
作為五軍都督府右都督,世襲興國公。
又是朝堂里僅有的,獨自帶兵橫掃草原和韃靼人的統兵大將。
不管是皇帝、太上皇,還是文武大臣們都得聽聽他的意見。
首要的問題當然是要不要支援高麗。
這事其實沒什么好說的,大家都不傻。
一旦高麗被滅,大周東邊就多了個實力強勁,擴張欲望比高麗強無數倍的潛在敵人。
所以但凡腦子正常點的,都知道支援是必然。
而且太上皇雖然老了,但年前時和壯年時幾次北征。
軍事能力和眼光還是有的。
加上心里又覺得,有李景孝兜底,怎么著也不會輸。
派兵援助高麗的議題,很快就確定了下來。
現在的問題是戰事一開,銀子會像流水一樣的嘩啦啦往外扔。
所以戶部的人,才會在支援兵力的多寡,和其他人炒的不可開交。
戶部尚書甚至直接向皇帝、太上皇建議,由李景孝統帥5千虎賁營輕重騎兵再次北上。
再節制遼東1萬邊軍,進入高麗。
只是一萬五的部隊,對朝廷來說,負擔就不算大。
但鎮國公牛繼宗這些和李景孝關系好的勛貴們不干了。
僅僅只有1萬5千兵馬,在他們眼里太少。
但對李景孝來說,高麗多山。
率領的兵太多,對后勤的壓力也更大,不見得就是好事。
而且李景孝沒期望,自己能成為第一個率軍入高麗的統帥。
畢竟自己以前的功勞夠大了。
世襲國公,已經封無可封。
再往上,就得封王。
別說皇帝父子倆心里不愿意,朝臣們其實也不愿意。
李景孝就更不愿意。
當國公的自由度還挺高的。
可當王爺,特別是外姓王,那就是皇家眼里的賊。
卻不想朝臣們居然覺得只要自己統兵,不僅需要的兵力少,開銷和負擔輕。
說不定還能像上次掃蕩草原一樣,沒虧錢不說,反而大賺了一筆。
特別是幾萬匹戰馬,還有幾萬頭牛羊入關之后,李景孝就交給了朝廷。
但凡經手的人,上上下下都撈了不少的油水。
而且秦可卿和元春同時懷孕,也讓不少人有了新想法。
反正一門雙國公的事,大周又不是沒先例。
前‘明’同樣有一門雙國公,人家還是世襲。
當然,如果僅僅只是率兵打退倭國在高麗的三路大軍,功勞雖然大。
但李景孝已經是國公的情況下,給他家二房子嗣個侯爵,已經足夠了。
若是能殲滅大部分倭國人,世襲也不是沒可能。
只是沒人想過,李景孝想的可不僅僅只是打退、或者殲滅倭國的部隊。
只要他去了高麗,唯一的目標就是攻入倭國。
:<ahref="https://y"target="_blank">https://y</a>。手機版:<ahref="https://y"target="_blank">https://y</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