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官王忠,奉大帥軍令率7千騎兵聽候大帥調遣。”
李景孝聽完,心里算計著,臉上卻露出個燦爛笑容。
有了這7千騎兵,自己帳下就有2千重騎,1.25萬輕騎兵。
和1.25萬的步兵。
而且必要時,虎賁營的5千騎兵,和7千女真騎兵也能充當弓箭手。
不過,倭國大量使用火繩槍,倒是個大威脅。
好在李景孝很清楚這種火繩槍的弱點。
自己又會《布霧》《借風》、《行云布雨》之術。
運用在戰場上,就是神技。
看向王忠說道:“起來吧,等殺入倭國九州島,本官做主,一個倭國武士的人頭,可換倭國一石的土地。
只要你們的戰功足夠。
整個九州島都封賞給你,和你部下的將領、士兵們都行。”
這年代土地才是最重要的資產。
只要封賞足夠高,愿意拼命的人多的是。
而且李景孝從看到這7千騎兵的那一刻,就沒打算讓大部分的女真人回塔山。
所以想分化這支女真部隊,就得足夠大的利益才行。
而王忠聽完,心里就咯噔一下。
好在王忠想想自己這次帶來的7千騎兵,其中4千都是塔山衛十幾個女真部落的牧民。
這些人要是戰后留在那什么倭國的九州島,對自己反而是好事。
說不定這四千人在倭國安穩下來,會把塔山的家人、族人,也遷往那九州島。
如此一來,自己在塔山的統治會更安穩。
想到這,王忠不由臉色一喜。
可以說,玩政治的心都黑。
而李景孝看著王忠的表情,心里暗暗想著,你手下的牧民和將領,等看到實打實的土地,甚至是倭國的城鎮時。
一旦封他們為城主,保管會舍棄你這個首領。
——
安頓好女真大軍。
李景孝每天也通過千里眼,一直查看著京畿道的倭國三路大軍的動向。
而高麗國王求援的信,那是一天三封信,不間斷的送往遼東和長興城。
信中的言語,要多卑微就有多卑微。
目的就一個,請求李景孝率軍南下。
但李景孝直接把信扔在書桌上就不管了。
南下的時機很重要,進入高麗的第一場戰斗的結果也很重要。
所以李景孝一直借口備戰的準備不足,就是待在長興城里不動。
換成其他人當統帥,絕對會扛不住壓力,不得不率軍南下。
但這人是李景孝的話,即便遠在京城的隆德帝和太上皇,已經收到四封高麗國王的求援信。
還有遼東鎮上報的,李景孝在長興城匯聚2.7萬大軍后。
卻一直按兵不動的奏折,皇帝父子倆卻沒什么反應。
而李景孝在長興城里,已經調集了足夠3萬大軍,食用一年的糧草的情況下。
還是要求繼續往長興城運輸糧草的要求。
皇帝父子倆反而沒怎么猶豫就答應了下來。
李景孝想拉長倭國人補給線的打算,一開始還沒多少人能想到。
但眼看高麗京畿道王城,還有王城以北第二國都‘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