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攻城戰爭決定勝負的要素是什么?
先不談最為基本的天時、地利、人和。
畢竟這三樣不管在哪種戰爭中都是決定性的因素。
所以,除去這三種要素外。
對于攻城戰來說,最基本的就是軍隊、糧餉、兵器。
古語有言。
倍而戰之,三而圍之。
具體意思大概是,兵力成倍以后才能主動開戰,三倍的優勢才能試圖進行圍困。
而此時,這種優勢顯然就是現在吳信所不具備的。
他此時手中的兵力大概有八萬人左右,其中五萬余人皆是普通士卒。
甚至普通士卒都稱不上,畢竟在游戲里的幾個月前,他們都還只是普通的百姓,只是經過了簡單的訓練就被吳信帶來打仗了。
而剩下的才是吳信手中的精銳部隊。
總共兩萬余從漠北生存下來的驕兵悍將。
而威武關的守軍卻有著五萬余眾,而且在世家雄厚資源的支援下,與京都洛陽兵部武庫的一武裝下。
不能稱的上是精銳,也能在那些武備加成下,稱的上合格的士卒。
只是經驗上多有不足罷了,也容易在高強度的戰爭下,失去勇氣。
但那他們的出身,又很好的彌補了這一點。
那就是良家子。
所以也很難會在高強度的戰爭下,崩潰逃跑。
因為他們的身后有家人。
面對逃兵,軍法可不只是說說而已。
是真的會砍人并連坐的。
因此,面對現在的局勢。
吳信也有些頭疼。
【永安二年一月十九日,你發起了一次試探性的進攻,但在拋下了數百具尸體后,你選擇了暫時撤軍。】
【因為你發現此時的威武關內守城器械異常完善。】
【不僅有著弩車來打擊你的攻城云梯,還準備了大量守城物資,礌石滾木還有一鍋又一鍋被燒的滾燙的金汁簡直跟不要錢的一樣來抵抗你的進攻。】
【這一發現讓你感到頭疼,因為這樣一來,你如果想要前進的話,那么就必須付出大量的人命去消耗這些物資,而且能不能消耗完還是一個未知數。】
【畢竟,你的兵員數量本就比關內的守軍多不了多少,還是攻城方。】
【因此,在考慮到這一問題后,你試圖換一種方式來破關。】
【永安二年一月二十日,你在一次發起猛攻,并聯絡關內的潛伏的錦衣衛配合,想從內部來破局。】
【但你失敗了。】
【因為錦衣衛們在行動后,被同樣潛伏上關內警惕的護龍衛們發現,被圍殺,只余下幾名逃脫,但也陷入到了被搜捕的困境之中。】
【你暫時失去了在關內的耳目。】
【對此,你在付出了少量傷亡之后,只得無奈再次收軍。】
【永安二年一月二十二日,你又一次轉變思路,采取了大義這一種計策,用著永安帝蘇綰的正統性試圖勸諫關內一些守軍反叛。】
【之后,你又再一次的發起了進攻,但這次你的計謀也并未成功,因為此時關內的守軍皆被世家用大量的錢糧所激勵,面對你的勸諫,毫無動搖。】
【永安二年一月二十八日,這六天內,你多次嘗試了火攻、地道戰等多種方式試圖破關,但均未成功,皆被化解。】
盯著這一連串的壞消息。
吳信思考半天,再也沒有了別的辦法,只得硬碰硬的用笨辦法。
使用強攻,看看接下來會不會有機會。
畢竟這些人準備太充分了,完全就是一副拼了命也要把自己拒在關外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