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信正在繼續治國。
畢竟他都被蘇婉清趕出來了。
那么除了這個事情,他也沒別的事干了。
而且對于他來說。
其實自己與蘇綰之間發生的事情,然后導致蘇婉清生氣這件事也只是個小插曲。
畢竟這只是游戲,又不是真的。
所以只要自己在現實里不犯錯。
那么蘇婉清生氣也頂多氣一會,不會持續太久。
更何況,他也明白蘇婉清把自己趕出來的意思。
她的意思是說她暫時不想看見自己,讓她先冷靜一下。
【永安三年三月二十七日,你征召了北方世家出身的賈峰、何鳴、馮磊,與幽州世家王霖四人擔任你的魏王府屬官。】
【并且在你的安排下,他們與你的幕僚陳承一同步入朝堂,擔任了除卻丞相荀瑾瑜兼任的吏部尚書外的剩余五部尚書。】
【以此來為你后續改革鋪路,密切掌管各部的信息,貫徹你的意志,并對你的決策進行查漏補缺。】
【因他們都出自于你的王府,并同樣跟丞相荀瑾瑜一樣對你決策可以進行諫言。】
【因此,他們和荀瑾瑜也被朝堂諸公稱之為—】
【朝廷六貴。】
【恭喜你解鎖新的立繪】
【朝廷六貴—荀瑾瑜、陳承、王霖、賈峰、何鳴、馮磊。】
【“諸般事宜,均需吾輩審慎查閱,而后呈報于魏王!”】
立繪上,畫著一幅崇德殿的場景。
吳信身穿蟒袍,扶著利劍,面色冷淡地站于高臺上,俯視著群臣。
而在臺下,荀瑾瑜等六人也同樣面向于群臣。
不過荀瑾瑜要高一個臺階。
而殿內的群臣皆手執玉板,低垂著頭,表示恭敬。
…
這些人是之前解除世家刀兵時,搶先響應吳信的世家人才,也是之前與陳承第一個一同投靠自己的世家中人。
因為人家幫了自己這么多忙,不可能一點好處都不給,不然以后誰還敢給你辦事?
而且在自己現在這種位置下,一旦許諾出去又反悔,等于自絕于天下。
尤其是在改革的時候。
你反悔就等于在天下人那里失去了信用。
就比如劉秀,為什么要遵從誓言?
就是做給天下人看的,這樣才能建立起信任共識,安穩天下人心。
不然許諾出去又反悔,那就等同于司馬家,信用破產。
直接讓當時出現了系統性的道德塌陷。
人與人之間遵守的規則失效了,信用崩塌了,那就亂起。
所以治國平天下,跟馬上打天下完全就是兩個概念。
亂世你當然可以兵強馬壯者為天子。
但一旦世道平定,那么你就得遵循一些最基本的規則。
賞罰分明。
做事有理。
用道德和信用來創立社會共識。
才能讓人信服,建立起一個穩定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