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
之前有說過。
為淮右襟喉,江南唇齒。
南方得合肥,可自大江而北出,而爭勝于中原。
中原得合肥則可扼江南之吭,而附其背矣。
因此,合肥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
尤其是在南北統一的戰役中,就顯得最為重要。
所以,對于攻打合肥,即便是率領著神武軍,有著軍隊碾壓之勢的吳信。
也是小心小心再小心。
謹慎謹慎在謹慎。
畢竟除開合肥的重要性之外。
還有一點讓他不得不謹慎的原因就是合肥在他前世發生過一件很著名的戰役。
那就是張八百大破吳十萬。
嗯,這也不算重點。
因為這算是前世的事情了。
他其實并不怎么在意。
但在經過他的戰報調查后,他又不得不在意了。
因為合肥的守將剛好姓張。
而他又剛好他也姓吳。
嘿,你說這不巧了嗎?
這要是出現點意外。
那就屬于吳損十萬休了。
這不得直接讓他改名成大周吳王啊。
所以他這能不小心嗎?
畢竟一不小心就得“名流千古”了屬于是。
【昭武二年三月二十一日,你與駐扎在淮河之上警惕徐州的偽齊水軍發生激戰。】
畫面一轉。
【戰鼓聲的聲響在海面之上來回飄蕩。】
【周齊兩軍的戰船已是短兵相接,混亂成一團,許多戰船甚至已經燃起了火焰。】
【“轉舵,包圍他們!”】
【“右舷齊射!”】
【聽著身邊鄭明的命令,在一陣搖晃中,吳信盡量保持著平穩。】
【隨后便看著東倒西歪,在船上翻滾的士卒們陷入沉思。】
【“砰—砰—砰!”】
【而戰役卻并不會因為這點小事便停止。】
【只見號旗揮舞,八架從右側船舷伸出的火炮便帶著轟鳴聲,呼嘯著掠過了天空,并帶著船勾,死死釘住對面的偽齊戰船拉近距離。】
【直至雙方戰船徹底靠近,周軍才開始拿著武器沖上了敵方的戰船。】
【但可能因為對于船只搖晃并不熟悉,不時有人在晃動間掉下了船,隨后又被正在戰船中穿梭的周軍征集的漁船打撈了上來。】
畫面結束。
【在徐州總兵鄭明的指揮下,你成功用二十萬軍隊,以自身傷亡八千余人為代價,成功包圍并全殲了駐扎在淮河之上的六千余名偽齊水軍。】
【其中,你損失的八千人里,有兩千余名是因為不熟悉船舶搖晃,不小心跌入河中的。】
【而盡管你仗著自己人多勢眾,派遣了專門的人員很努力的去打撈了。】
【但他們還是因為不熟悉水性而死。】
看到這,吳信直接選擇沉默。
因為這屬實丟臉啊。
前面還老自信的。
想著這淮河之上只有六千人警惕徐州,自己二十萬,完完全全是隨便打的。
但這戰報一出來,他就真的有點難受了。
畢竟這輩子沒打過這么丟臉的仗。
二十萬打六千。
自己還損失八千。
“…”
這整得吳信自信都變得不自信了。
不過吳信也不得不承認。
水戰也確實比陸戰難多了。
畢竟經過他的觀察來看。
水戰的搏殺不比陸戰的搏殺。
水戰在戰船接舷后,大多都是近戰搏殺。
顛簸的甲板,限制的地形,使得自己手下的北方軍兵完全無法結成軍陣。
也無法穿戴精良的鐵甲。
因為還得考慮落水能不能爬的起來。
甚至在戰船的互相撞擊中,有些連站都站不穩。
自己主要能靠的就是來自徐州的軍兵和神武軍。
其余的可以說,還沒開始打,就東倒西歪了,有些還上吐下瀉。
但徐州的軍兵和神武軍水戰的經驗也沒有偽齊的水戰經驗豐富。
只能說。
最多五五開。
所以也就吳信欺負欺負偽齊主力現在并不在這里,才能拿下淮河。
不然懸。
不過雖然如此。
但吳信依舊毫不懷疑自己能獲得最終的勝利。
守江必守淮。
淮河已下。
合肥還會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