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為了讓自己在朝廷勝利后免除罪行,亦或著是為了在以后拿回自己家族被替天教沒收的家產。】
【使得盡管吳信的謀主林忠對這種情況愈發嚴厲的防備和處置,但他們卻依舊頂風作案,把消息傳遞了出來。】
【你解鎖了新的情報。】
【替天教教主吳信的詳細情報——】
【在并州,相傳其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五百斤,弩弦斷,能左右射,武力超群。”】
【是無數并州游俠兒崇拜的對象。】
【具體出名戰績如下——】
【十歲,所在村落被流匪搶劫,一人持耕具,騎耕牛,獨戰三十八人,匪十死無生,無人生逃。】
【十五歲,與村子里的二十八名朋友結拜,成立替天教,扶弱殺強,劫貧濟富,并州百姓稱其為兄弟為護教二十八騎,他為教主,成世家豪強眼中釘,肉中刺,通緝之。】
【十七歲,被眼紅并州世家豪強懸賞的千名游俠到處追殺,為保兄弟撤退,一人斷后。】
【生死之際,爆發驚人戰斗力,一刀一個,殺的游俠膽寒,一人追著數百人砍,名震并州。】
【十八歲,發展教眾,被千名郡兵圍剿,帶著九十九人,萬軍叢中取敵首后,逃之夭夭。】
【十九歲,著書《掄語》,讓本就崇拜他的并州游俠們津津樂道,并聚其“討論”,以書中內容服人,獲三千游俠投靠,走向巔峰。】
【《掄語》——】
【我曰:“三十而立。”】
【只有三十個人才能讓我站起來打。】
【我曰:“四十而不惑”。】
【即便對方有四十個人,我也不會會疑惑,而是果斷出擊。】
【我曰:“五十而知天命。”】
【如果對面有五十個人,就會被我打到他們以為自己遇到了自己的天命。】
【我曰:“六十而耳順”。】
【對面有六十個人的時候,也愿意坐下來和我講道理。】
【我曰:“七十而從心所欲。”】
【即便面對七十個以上的人,我也是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書中最后附言——】
【“打打殺殺不好,以德服人為先。”】
【但如果他們聽不懂道理,那我也知一些拳腳。(劃掉)】
???
此時此刻,看完情報的荀瑾瑜滿頭問號,甚至都不禁揉了揉眼睛,生怕自己是不是看錯了。
因為她又不是沒看過論語,而且她也明明記得論語不是這樣子寫的啊。
然而,在揉完眼睛后,看著依舊毫無變化的信息,她也終于明白不是她眼神出了問題。
也不是模擬器出了問題。
而是…
他家明公才是有問題的那一個!
論語—掄語。
原來你是這樣以德服人的是吧?
荀瑾瑜扶額,一副微笑卻小黃豆流汗的表情。
真的。
真心的。
盡管她不意外吳信的德行。
但她也依然想感嘆一下。
她何德何能?能輔佐兩個臥龍鳳雛?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